“士元,你認(rèn)為元直愿意隨我嗎?”
“這個……”
“我還是有點自知之明,以元直之才,未必能看得上我。
我只是聽說,他那為老母極有主見”而且非常剛強。所以我想去拜訪一下,看看能否幫襯一把。
他日若有可能,說不得能與元直為同僚,彼此間能多一份情意,多一些照拂。”
龐統(tǒng)笑了,“元直此人,心氣甚高。”
“恩!”
“不過此人”也是至孝。”
龐統(tǒng)抬起頭來,看著曹朋,輕聲道:“若老夫人要他幫你,他定然從命。”
曹朋一怔,片刻后輕聲道:“士元”咱們能否簡單一點。我并無其他意思,只是單純的想要去探望一下。說起來,你我也算是同門,若非陰差陽錯,說不得我現(xiàn)在也在水鏡先生門下求學(xué)。我生平最重一個“孝,字,最討厭有人拿這,孝,來做文章”那樣實當(dāng)不得人子。
你要是覺得我真是別有居心,天亮之后我回去就是……,只龐統(tǒng)神色一正,連忙擺手”“阿福,勿怪…………我并無此意”只是覺得有些奇怪罷了。
說實話,你名氣比元直大百倍,才學(xué)未必輸于元直。如此上心,所以…”阿福,還請見諒。”
曹朋聞聽,心里不免有些慚愧。
說實話,他最初是懷著功利之心,但是后來……
也許是在這個時代久了,性子里難免會沾染一些古人的思想。
這,孝,字,乃人倫大道,若參雜功利,不免讓人恥笑。再說了,以曹朋現(xiàn)在的狀況,又能給徐庶什么幫助?他之所以來,是因為聽龐統(tǒng)提起了徐庶之母的一些往事,故而心生敬意。
據(jù)龐統(tǒng)說,當(dāng)初徐庶為友報仇sharen,成為階下之囚。
后石韜等人設(shè)法將他救出,徐庶連夜回家,卻見老夫人手持藤杖,在屋中等候……
老夫人嚴(yán)辭訓(xùn)斥徐庶,并用幕杖打了徐庶二十記,令徐庶幡然悔悟。龐統(tǒng)說的很簡單,可曹朋相信,絕不是二十藤杖那么簡單。老夫人能使一個好勇斗狠的游俠兒,成為莘莘學(xué)子,必然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徐庶求學(xué)在外,老夫人獨守家園,沒有給徐庶任何拖累,這份望子成龍之心,確是令曹朋感到敬佩。
所以,當(dāng)龐統(tǒng)詢問的時候,曹朋也不禁有感而發(fā)。
“其實,我倒更希望,士元你能留下來幫我。”
“什么”
沉默了一會兒,曹朋突然開口。
龐統(tǒng)端著粥碗,愕然抬起頭,向曹朋看去。
曹朋正色道:“我希望士元可以留在我身邊,幫我一把。”
“這個……”
“兄長,你先別急著拒絕,聽我說完。
人道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說實話,兄長要游歷天下,自然是一樁好事。可問題在于,兄長你的身份注定了你不可能真正的去接觸那些普通人。你是鹿門山龐公之后,大龐小龐尚書之名,世人皆知。你不管走到何處,也只能是流于表面,真正的百姓疾苦,又能感受多少?
世事洞察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耳文章。
兄長,想當(dāng)初荀文若才情何等出眾,游歷天下時,又有幾多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