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繞過酒案,走到大殿中央。
只見他,正了正進賢冠,抖了抖衣衫,向前走了兩步,“融正欲為司空舉賢。”
“舉賢?”
“前些時日,融曾得一奇書,愿獻于司空。”
說著話,孔融從懷中取出一本書冊,雙手高舉過頭頂。
“悅亦愿為司空舉賢。”
“荀彧愿為司空舉賢……”
“陳紀請為司空舉賢。”
呼啦啦,一下子站出來七八個人。
而且說的內容,居然一樣。
曹操愕然看著眾人,也有點懵了。
“文舉,你們這是……”
“司空可先看過這冊《三字經》后,自然明白。”
曹操走上前,從孔融手里接過書冊。
書冊薄薄一本,并不厚。封面上用飛白體草隸,寫著‘三字經’三個字,落款署名,正是曹朋。
吾家萬里侯,又有新作?
曹操不禁好奇,翻開了封頁。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有蟲魚,有鳥獸。此動物,能飛走……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
曹操一開始,只是小聲的念誦。
但隨著讀下去,聲音漸漸變大,在大殿上空回蕩。
三字一組,六字一句,簡單明了,卻蘊意深遠。最重要的,是這些文字讀起來瑯瑯上口,極有韻律。當曹操念完一遍之后,居然就記下了幾百個字。自古以來,尚未有過這樣的文章。
曹操開始明白,孔融為何稱之為‘奇文’。
“此篇,唯友學之八百字文可比。”
曹操忍不住大聲稱贊,可說完以后,又想起來,這篇文章豈不就是曹朋所著?
“文舉,你們……”
“前些時日,曹朋命人送來此書,當時我倒沒有在意,便隨手扔在一旁。
直到坊市之中流傳,曹朋欲為五公子之師,我才想起這本書,于是便拿來翻了一下。可是……
融以為,友學才思之高妙,可為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