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十月初三,曹操凱旋而歸。
官渡之戰的勝利,使得曹操坐穩了河南霸主之位,并隱隱有趕超袁紹的跡象。這種時候,再也無人叫囂著讓袁紹與曹操共同把持朝政了。曹操用一場大勝,證明他比袁紹強上百倍。
漢帝劉協率百官,出城迎接。
曹操下馬,叩拜劉協,上演了一出君臣相知的和諧戲碼。
事實上,曹操在官渡大獲全勝,最失落的人并非袁紹,而是漢帝劉協。他本指望著讓袁紹慘勝曹操,然后他以漢家天子之名站出來,力挽狂瀾……他希望袁紹勝,卻不想曹操丵死。曹操活著,才可以制衡袁紹,而慘勝之后的袁紹,也必將元氣大傷,到時候劉協就能順理成章的將兩人手中權力收回……只可惜,劉協的小算盤到頭來,只是竹籃打水,成一場空!
袁紹,不足與謀!
這也是劉協心中最強烈的感受。
想你袁紹,坐擁四州,麾下雄兵百萬,錢糧廣盛,人口眾多,結果卻被曹操打得幾乎全軍覆沒。
這種人,和廢物無甚差別。
至少在劉協心里,袁紹的地位一落千丈。
不過,劉協不可能就此罷休。
在迎接曹操還許之前,他已下詔,加封曹操為太傅之階。
曹操本已官拜司空,屬三公之列。而太傅,則在三公之上,負責執掌以善勸道天子職責,無日常事務。
想必,袁紹聽到這個消息,心里會很不舒服吧!
天子下詔,按照規矩,曹操需三次請辭,而后才可以正式接受。
但這個太傅的名頭,已經十拿九穩。對曹操而言,太傅不太傅無所謂,關鍵是這個面子問題。
后世人常說,曹操喜歡翹尾巴。
當官渡大勝之后,曹操的小尾巴,又有點想翹起來了……
入城之后,又有一番繁瑣禮儀。
當晚,漢天子劉協在金鑾寶殿設宴為曹操慶功,文武百官,悉數參加。劉協只露了一個面,便退場了。他心里并不舒服,為曹操慶功也是不得已為之。但要他一直陪伴,那絕不可能。
劉協退場后,酒宴的氣氛,隨之達到了gaochao。
“諸公,諸公且聽某一言。”
曹操突然高聲說話,大殿上眾人,頓時止住聲息。
“某有一私事,欲與諸公相商。
我家五兒已五歲,正當啟蒙。只是這先生卻不好求,不知諸公對此,可有什么好的建議?”
此前,環夫人已多次派人送信,表示了她的想法。
她希望由曹朋為曹沖啟蒙。
不過,曹操當時忙于戰事,所以并未決斷。而且,他也不知道,該如何決斷此事……曹朋嘛,倒是個好人選。不管怎樣,曹操對曹朋的忠心,對曹朋的才學也很贊賞。但正如卞夫人所說的一樣,曹朋最大的問題,就在于他的年紀。至于他的官職,說實話倒算不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