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曹朋出書齋,就看到胡昭站在門口。
“老卑!”
“決定下來了?”
“是!”
胡昭那張清瘦的面頰,透出一絲笑意。
他嘆了口氣,拍了拍曹朋的肩膀,“若再給我一年,我便可以傾囊相授。太匆忙了,三個月的時間。只使你養(yǎng)氣靜心,卻無任何教投,為師實在有些慚愧。不過我也知道,你一定會走。你性子看似淡漠,對外界渾不在意,其實內(nèi)心火燙,忠孝稀諾,你已經(jīng)深得三昧……
我這里為你準備了幾本法帖,回去之后,需認真臨摹揣摩。
這卷《論》,還有《京氏易》和《歸藏》《連山》兩部易書,一并送給你,望你能好生研讀。”
一般來說,贈書。也代表著衣缽傳承。
特別是師生之間,老師贈與學(xué)生書籍,也預(yù)示著學(xué)生可以出師。
曹朋愕然,“老師……”
“友學(xué),你此次出山,再想回來,恐怕非你能決定。
我臨行只贈你一句,莫忘記了你來時與我所說的志向?!?/p>
“為天地立心,為車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p>
胡昭笑容更甚,“知易行難,望你將來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你今日所說的這些話語。”
“學(xué)生。銘記心中?!?/p>
“去吧,去闖出一片天地,為師當坐此山中,靜候佳音”
“喏!”
師生二人話語不多,但是卻已表達了所有想要表達的情感。
胡昭是個性情偏于淡泊的人,而曹朋也不是一個善于表達內(nèi)心情感的主兒。對他們來說,寥寥數(shù)語,足矣!
一旁,可馬懿站在門廊上,神情復(fù)雜。
當曹朋來到他身前,向他告辭的一剎那,他突然笑了。
“阿福,好好做”
“也祝師兄早日學(xué)成,小弟在許都,恭候師兄?!?/p>
“我會去的!”
兩人旋即相互一揖,曹朋轉(zhuǎn)身離去。
看著曹朋的背影,司馬懿在心中暗自嘆了口氣。他也說不清楚,自己此刻究竟是怎樣一種心情。想到當初曹朋初來時,自己興高采烈;可是那篇《愛蓮說》一出,卻使得司馬懿如蛟在噎。他倒也不是小心眼,只是感覺到一種說不出來的壓力。也許正是這種壓力,讓他在后來的日子里,有意無意的和曹朋疏遠。可就在剛才道別的瞬間,司馬懿覺得自己有些可笑。
曹朋曾對他說過:“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師兄所長之道,不在詩文,又何苦掛懷呢?”
那本是曹朋勸慰他的言語,只在當時,聽上去似乎好像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