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于宗族而言,有時候要比那皇室更加復雜。
曹朋也沒有告訴過曹汲,只是讓他讀書識字,為日后做準備。
為了能提高曹汲的學習興趣,曹朋可是煞費苦心。也真是幸虧了他前世的老爹,是一位古漢語學者。曹朋前世的啟蒙讀物,就是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jīng)和弟卝子規(guī)。不過相比之下,三字經(jīng)和弟卝子規(guī)距離這個時代有些遠了,所以很多內(nèi)容不太合適。而千字文卻不同,它成于南朝粱武帝時期,作者是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千字文成書的時間,距離此時也不過三百年,無論是平厭運用,還是書文格式,都符合東漢末年的習慣。可即便如此,曹朋也廢了很大的勁兒。
首先,他要把千字文全都默寫下來。
而后要把不符合這個時代背卝景的內(nèi)容抹消……
一來二去,他劃嘎去了二百字,也就成了現(xiàn)在的八百字文。
八百字文一出,勿論闈澤還是黃月英,都驚為天人。黃月英立刻抄寫一本,放在身邊研讀,平日里還可以用這八百字文講解卝教授給張氏和曹楠,一方面能增進婆媳關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強張氏母女的學識修養(yǎng)。畢竟,這八百字文出自曹朋之手,身為曹朋之母,之姐,豈能目不識丁?
不僅是張氏和曹楠能一知半解,步鸞郭寰,更需要熟讀,倒背如流。
這,是一個家族的崛起的根來……
將來,甚至可以做為曹家的待承。
當一個家族,有了可以傳承的東西之后(這里的傳承,不是物質(zhì)上的傳承,而是指精神、文化上的傳承),也就等于有了成為世族的資本。黃月英出自世家,自然了解的非常清楚。
再加上此前曹朋在《論》上的獨特見解,同樣有傳承的意義。
雖說他只寫了一篇《學而》,但在黃月英看來,若曹朋真能評點《論語》,便足以成為大家。
曹朋和黃月英的苦心積慮,曹汲是不明白的。
可是背負著愛兒殷切期望的曹汲,也下定決心,不可以令曹朋失望。
只不過,曹汲不知道,這一篇八百字文,會給他帶來怎樣的改變。
在面對劉曄的時候,他還走出于本能的露卝出一絲惶恐,但是比之當初,已經(jīng)有了很大進步。
劉曄得到了這一冊《八百字文》,再也無心逗留。
又和曹汲閑扯了兩句,他便告辭離去。
懷揣著《八百字文》,劉曄匆匆走出了諸冶府。他登上馬車,對馭手道:“走,立刻去司空府。”
今天第一更奉上,依舊三更爆發(fā)。
老新懇切拜求月票,分類被追的好慘,咱也只好厚顏,拜求大家的幫忙了。
月中了,有月票!就投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