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心里又有些好奇,所以忍不住開口詢問。
“昨曰夏侯大哥獵來了幾只鴿子,伯道大哥捉了兩只野鴨,堂兄買來了一只家鴨。將鴿子藏于野鴨腹中,再將野鴨藏于家鴨腹中,這就是三套鴨的來歷………………嘻嘻,一會兒您就知道了。”
陳群的眼睛,更亮了!
而兩個青年則是面面相覷,同時搖搖頭,表示沒有聽說過這道菜肴。
步鸞又跑進廚房忙碌,陳群則帶著兩個青年,脫丆下腳上木屐,邁步走進正堂。正堂里的擺設很簡單,一副坐榻,一張書案。旁邊擺放著幾張蒲席,是用來待客,商議事情的地方。
正對著大門的墻上,掛著一片漆屏。
黑底白字,寫的正是那篇《陋室銘》。看文字,飛白輕掃,絲縷渾然,甚得蔡邕飛白書之神韻。
“這是文章是友學所做,字卻是子山所書。”
說到這里,陳群不禁搖了搖頭,友學的學問倒是不錯,只是他那字四平八穩,實在是………”
兩個青年聞聽,頓時笑了。
站在漆屏前,又品頭論足一番。
三人便穿過小門,來到了后廊之上。
所謂的后院,其實就是一片空地。沒有任何裝飾,只用鵝卵石,鋪成了一各小徑,一直延續到江邊。
江畔,用青竹搭建成了一座簡易的碼頭。
后廊上,一個紅泥小火爐映入三人眼簾,那火爐中盛著火炭,上面還擺放著一個陶制的水盆,水盆中有一個酒壺。還沒等坐下來,那沁人肺腑的酒香就飄過來,令三人不由得垂涎。
坐在后廊上的圓桌旁,向江水眺望。
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一葉扁丹,正停泊在江中。
隔著那一層輕霧,所以也無法看清楚船上的情形。但從那輕霧中傳來似有若無的少丆女歌聲,卻讓陳群三人又不禁一陣感慨。
“寶堅、季弼,有何感受?”
兩個青年相視,不由得笑了起來。
“長文,你又何必明知故問?若我二人對曹友學懷有惡意,斷然不會隨你前來。
當初謠言四起時,我與季弼也未出聲你又何苦為難我二人呢?不過,觀此景曹友學當非庸俗之人。我記得他今年不過十五,小小年紀能有此寵辱不驚之xiong懷,他日前程不可估量。”
寶堅笑著回答。
而季弼則點點頭:“觀其住所,當知其人心性。曹友學,雅人也!”
在東漢末年,能被冠以“雅,之名,那已經是很高的評價了。兩人這一番話出口…陳群也不由得笑了。
三人坐在后廊上,喝著溫溫丆的梅子酒,看著那停泊在輕霧中,若隱若現的小丹,不免又是一番感觸。從遠處,傳來軍營的刁斗聲息。想必是郝昭操演人馬結束,正準備收整人手…………
江面上的那一葉扁丹,在這時候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