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說著,曹朋從食案上拿起一卷竹簡。
“這上面,記載了大約過去一年中,北集市的種種。
哦,這個得要感謝那死鬼陳升,他記錄的倒是很詳細……過去一年里,北集市發生過大小欺詐案件,共六十六次,其中貨殖超過十萬錢的案件,有十七次。所造成的結果,許多客人在被欺騙之后,或自盡身亡,或不在涉足海西。如果,我是說如果,一個商人能為海西帶來十個商人的話,就可以有一百個海西人攬到活計……也就是說,去年一年的時間里,海西縣有一千七百個海西人失業。每個失業者背后以三口之家計算,就是五千一百個人有可能餓死,或者流離失所。
諸公,五千一百個人,幾乎占據海西總人口的一成六……呼,我看到這個數字,不免感到心驚。”
不止是曹朋表示心驚,在座的商賈們,也有些心驚。
曹朋的數據很明顯不準確,但是隱隱包含著一定的道理。
“所以,北集市的規范化,事在必行。別看海西現在繁華,可實際上卻隱藏了語多危機。
設立準入制度,就是要大家規范北集市的環境。一個良好的商業環境,可以今海西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海西發展的越好,諸公的身份和地位,也就會越高。諸公的身份地位越高,就能賺到更多的錢貨。賺到更多的財貨,就能是海西的信譽更好…總之,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大家可以展望一下,有朝一日海西縣,甚至有可能成為東部最大的商業集市……”
前世,曹朋是個刑丵警。
但在一個完全以經濟發展為主體的社會里,耳濡目染,還是知道很多經濟上的術語。
加之當時他所破獲的那個案子,泌及面很廣。在破案追查的過程中,曹朋同樣是受益良多。
這一番言語,如同一滴水,掉進了油鍋,頓時沸騰起來。
東漢末年的商業行為,大都還是一些雛形。誠信二字的確是商賈必須之學,但如果說到理論的完善,曹朋這個半路出家的半吊子,著實給眾人上了一堂生動的課程。規范市場,建立城市信譽度,以點帶面的推動整個海西商業的發展,并由此而產生巨大的利益……
行業規范,市場規范……
一個又一個新名詞進入眾人的耳中,產生出巨大的凡響。
說實話,宴請曹朋之初,這些商賈并沒有把曹朋看在眼中。
一個十四歲的娃兒,能有什么本事?若非他有個好姐夫,估計現在什么都不是。可是,飛揚閣獨特的設計理念,讓他們開始產生了一些認可。而后曹朋在對待葉倍的事情上,更展現出一種超乎他年齡的狠辣。只一句話,就令葉家家破人亡,這種紈绔,得罪不起啊!
于是,人們心里,產生了敬畏。
而現在,曹朋又為他們規劃出了一個美好的藍圖……
黃整問道:“那這個準入資格……”
“準入資格,必須每年進行審評,每次審評,都必須由丵行會和官府通過。每一個進入北集市的商家,必須向官府交納管理費用。并根據商家的交易額度,產生交易稅,納入庫府……
同時,行會每三個月,要向官府交納管理稅……呃,這幾個費用,想必不需要我進行解釋吧。”
漢代的賦稅很重,但是如曹朋這般,赤裸裸的征收,還未有過。
馬掌柜結結巴巴問道:“這個,這個管理稅,又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