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宛城,帥府。
一個中年男子,咬牙切齒的抓起一方硯臺,狠狠的拍在了桌上。
巨大的力量,透硯臺而出,把張結實的黃梨木長案,砸的裂紋密布。而硯臺也隨之,四分五裂。
“曹賊,欺我太甚”
中年人發出野獸一樣的咆哮,雙手握成拳頭,竭力抑制著自己的憤怒。
屋中坐著三個青年,一個個面沉似水,眼中閃動著怒火。
“父親,曹賊如此欺辱我等,如若忍氣吞聲,豈不是要被天下人恥笑,我父子靠女人求取榮華富貴?”
“不錯,曹賊該死,我們和他拼了”
說話的,是一個膚色古銅,相貌英武的少年。
“張信住口。”
中年人閉上眼睛,努力平息著xiong中怒火,厲聲呵斥。
這中年人,生的儀表不凡,頗有威嚴。一百八十多公分的體格,既不臃腫,也不單薄。舉手投足間,莫不透出一種悍勇剛猛之氣。與他儒雅的外表似有些不合,卻更增添陽剛之美。
他,就是宛城之主,建忠將軍張繡,張伯鸞。
張繡起于西涼,自幼父母雙亡,隨叔父張濟長大,練得一身好武藝,后來投奔到西涼太守董卓帳下。西涼之地,羌漢混居,民風彪悍而狂野。張繡在這樣的氛圍下長大,不但槍馬純熟,還能左右開弓,甚得董卓所喜愛。后董卓入主雒陽,張繡隨叔父張濟,坐鎮于關中。
而等到董卓遷都長安以后,張濟張繡叔侄,又駐守函谷關……
時太師王允使計離間董卓呂布,呂布誅殺董卓,王允大肆屠戮西涼軍。張濟擔心受到牽連,于是帶著本部人馬,和張繡一起來到了洛陽。李傕郭汜復奪長安后,謀主賈詡因看不慣二人作為,便找了個借口投奔段煨。不久后,賈詡又離開段煨,找到了張濟叔侄,從此便留在張濟身旁。作為西涼軍中的謀主,賈詡聲名不似李儒顯赫,但論及手段,卻為眾人敬重。
賈詡認為,中原不久必亂。
洛陽是八方通衢,雖有關隘阻遏,卻非休養生息之地。
于是,趁著中原混戰之機,他建議張濟叔侄離開洛陽,前往南陽郡,尋找立足之地。
張濟叔侄,深以為然……
于是,這才有了西涼軍進駐南陽,張濟攻克宛城,在穰城外被流矢所殺,張繡接掌西涼軍。
張濟有一個兒子,不過早年間戰死,只留下一個孫子,就是那面色古銅的少年,名叫張信。
而張繡自己呢,還有兩個兒子。
長子張泉,次子張甦,與張信并稱張門三虎,皆武藝高強,驍勇善戰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