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稷也回來了,在棚子外面幫忙。
“開始熔鐵吧。”
曹汲一聲吩咐,王猛立刻從拎起一個裝滿破碎鐵器的木桶,一股腦的倒了進去。這些破碎鐵器,都是之前搜集過來。其實也沒什么大用處,主要是為了這第一錘做鋪墊而已。開了爐,就不能歇著。等爐中的鐵器開始熔匯一起,曹汲沖著曹朋招招手,讓他做好打錘的準備。
用鉗子鉗出一塊工件,曹朋拎著特制的鐵錘上前。
這支錘,重十八斤,是曹汲特地給曹朋準備。只見曹朋深吸一口氣,鉗死工件,拉開架勢。
單膀用力,只聽他大吼一聲,氣走丹田,輪錘砸下。
鐺……
一聲脆響,火星四濺。
“金花綻放,火神回宮”
曹汲大喜往外,忙沖過去,搶過鉗子,輪錘就砸。
他用的錘,重六十八斤,比曹朋的錘足足重了五十斤。那砸下去的力道,自然也不一樣,叮叮當當的聲響不絕于耳。火光中,曹汲臉上帶著興奮的笑容,那目光專注,別具魅力……
打了一錘,幾乎是動用了全身的力量。
曹朋退下來以后,長長吐出一口濁氣。
“好了嗎?”
“呵呵,沒搞砸。”
“那就好,那就好”
鄧稷在棚子里,看得是驚心動魄。
他哪能想到,打個錘,也能打成這種聲勢。
隨著曹汲輪動大錘,赤o的臂膀上,肌肉極有韻律的跳動。不僅是手臂用力,事實上曹汲全身都在動,包括他的心神。
“阿福,你說的那個法子,真管用嗎?”
王猛輕聲問道,曹朋笑了笑說:“有沒有用,試試不就知道了嗎?”
早在戰國時代,先人們就發明創造了淬火技術。但長期以來,從戰國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人們不管怎樣淬火,始終無法擺脫以水作為淬火的冷卻介質。東漢時期,人們認識到,用不同的水淬火,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刀。于是,辨水就成為鑄兵匠人們必修的一門課程。
只是這種辨水的本事,需要有天分。
一百個人里,未必能出一個,以至于大匠就變得格外稀缺。
三國后期的制刀能手蒲元,就擁有這樣一門技術。只可惜,能掌握這種技術的人,少之又少。
曹汲不懂得辨水,自然也不可能成為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