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推薦能再給力點嗎?
俺似乎傲嬌了……
——————————————————————————————
回答這個問題,曹朋明顯是偷換了概念。
少年本來的意思是想要和曹朋打賭,因為他認為,曹操根本不可能戰勝袁紹。他的意思是:如果曹操敗了,你怎么說?
可是,也不知道是曹朋故意為之,還是領會錯了他的意思,居然說出‘蒼生受難’的答案。
這和他的本意,明顯相悖。
少年一急,剛準備開口,就聽龐季說:“莫非小友以為,曹操是漢室忠臣?”
曹朋說:“曹操是不是忠臣,恕小子無法回答。
但小子卻相信,曹操絕不會篡奪漢室小子沒有見過曹公,但也聽說過,當年關東諸侯會盟,討伐董卓時,唯有曹操不計傷亡,奮勇廝殺,甚至險些送了性命。反倒是袁紹,身為諸侯盟主,在關鍵時卻裹足不前,任憑董卓裹挾陛下遷都長安……這樣的人,真的是漢室棟梁嗎?
至于您說他四世三公,那是他祖上所為,與他何干?
公不聞,袁紹在河北時,就曾有意另立新帝。幸幽州牧不肯與他同流合污,最后被袁紹所害。
還有淮南袁術,早有不臣之心。
陛下落難的時候,諸侯,甚至于包括劉荊州置之不理,唯有曹操揮兵迎奉,這難道是奸臣做的事情嗎?”
話說到這個程度,曹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他并不是想要和龐季、司馬徽辨出一個高下,只希望能借由這個途徑,給司馬徽等人留下印象。
名士之名,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獲得,必須要得到其他人的認可。
現在,曹朋不求司馬徽和龐季能夠認可他的說法,但可以通過這一席話,給他們留下印象。
說完了這番話以后,曹朋拱手一揖,“小子才疏學淺。
方才所言不過是一時所感,若有得罪之處,還請二位先生能夠原諒。不打攪先生休息,小子告退”
見好就收吧
如果在討論下去,恐怕就要露餡了……
這也是曹朋之所以不急于投奔曹操的另一個原因。
他需要足夠的時間,來了解這個時代,來充實自己的學識。剛才那一番話,雖說不上是絞盡腦汁,但他知道,如果再談論下去,涉及的內容越來越專業,他可真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轉過身,曹朋平靜地回到父母身邊坐下。
依偎著母親,他這才感到了一陣陣眩暈……剛才和龐季、司馬徽一番交談,不僅僅是考量膽色,同時也是對他精神的一次磨練。從今以后,他將生活在這個時代,也許似這樣的辯論,還會有很多。今天的試煉,權當作他來到這個時代的第一次啼鳴,希望能有個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