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經(jīng)歷了《千與千尋》的嘗試之后,洛遠的動畫團隊,就像他一些作品里的男主角一樣,走到了人性深淵的最底層,生活在現(xiàn)代都市社會的我們,即使被賦予了一切即時溝通的可能性,卻仍要面對日益凸顯的愛無能與孤獨感,唯一的自我救贖之路恰是一段命運感的愛情,這就是緋紅給出的答案。”
“一個要費盡千辛萬苦哪怕時空旅行也要找到的對方。”
“而那個人,可能就是我們渴望的另一個自己。與你的相遇,如同遇到自己,像是一個夢,醒來時無論多么努力卻也無法記住你的名字,但是【我愛你】卻被寫在了手掌心。”
“于是……”
“發(fā)自內(nèi)心的渴望與彗星的來臨,促成了兩人在夢中的相遇,從此,你和我,因為同時夢到彼此而開始了交換身體的旅行。有夢想的人,無論夢想怎樣,大多在性格深處是浪漫的。而浪漫本身就如同一個巨大的賭注。當(dāng)你和我在夢醒許久之后,站的莫可名狀般繁華的東京街頭,如何才能一抬眼就認出彼此是連名字都不記得的那個他她?”
“我們一起去離再見最遠的地方吧。”
這篇影評沒有直接去說《你的名字》好與壞,但是就是這種大段落抒情的方式,就很明白的表明了羅蘭的態(tài)度,于是這篇影評就和羅蘭的其他影評一樣被很多人傳閱。
尤其是緋紅的粉絲之間。
用粉絲內(nèi)部的話來說就是,羅蘭才是緋紅作品的頭號粉絲,縱觀羅蘭職業(yè)生涯這么多年,幾乎沒見到她哪一次黑過緋紅的任何一部電影,如果緋紅出了一部羅蘭相對無感的作品,她會選擇沉默。
就比如《博物館奇妙夜2》。
和《你的名字》同期,而且同樣是緋紅的作品,羅蘭就沒評價,因為在羅蘭看來,這就是一部非常常見的商業(yè)片而已,靠第一部帶來的新鮮感吃飯,連模式都和第一部如出一轍,這種系列電影,無論怎么拍下去,都不會出現(xiàn)太多的新意了,只要看了第一部就可以了。
況且羅蘭能夠明白公司想要生存就需要票房。
緋紅在奉獻了一部誠意十足的《你的名字》之后,靠《博物館奇妙夜2》狠狠賺一波票房,這件事本身就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情,所以羅蘭才會聰明的不發(fā)表任何評論,就對著動畫一頓猛夸就可以了。
而且她發(fā)現(xiàn)……
其實緋紅,現(xiàn)在很喜歡走這個路線,一邊出商業(yè)片圈錢,讓粉絲們沉浸在爆米花式的喜悅中,一邊又時不時丟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這些作品的內(nèi)涵很深,足夠堵住一些對緋紅部分作品不滿意的人的嘴。
這種模式非常好。
羅蘭覺得其他公司也可以學(xué)學(xué)緋紅這個玩法,既要吃下一些小眾的市場,賺取足夠的口碑,又要用一些商業(yè)電影去賺錢,維持一個娛樂公司的正常盈利,幾乎所有觀眾都會被兼顧到,從而得到滿足。
不過這種模式模仿起來并不簡單。
因為大多數(shù)娛樂公司的電影,要么是內(nèi)涵上不夠,讓人覺得矯情,無病shenyin,要么就是商業(yè)性不夠,充斥著爛片的氣息,以至于觀眾根本不愿意買賬,這樣的對比下,緋紅根本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