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果然奏效。
餛飩攤的生意一日比一日好,雖然不如冷淘鋪子紅火,但回頭客多了,食客碗里的餛飩也都吃完了。杜春娘如約給兄妹倆工錢,不過韞寧沒有裝進(jìn)自己錢袋里,而是拿著這錢收買了兩個小乞丐,讓兩人打扮干凈,沿街吆喝。
“誰攬到客人就給誰一文錢的獎勵,要是攬到二十個客人,獎勵就漲到兩文錢。”
韞寧掂著手里沉甸甸的荷包,兩個小乞丐眼睛冒光,連連點頭。
杜春娘不解,一碗餛飩才五文錢,這不是虧了嗎?不過她還是選擇信任。
韞寧躲在不遠(yuǎn)處的墻角陰影里,暗中觀察指揮。
只見兩個小乞丐跑到街口人流交匯處,一個機(jī)靈些的,專門盯著那些步履匆匆的行人,扯著嗓子脆生生地吆喝:“賣餛飩咯!街尾杜大娘的餛飩,皮薄餡大,湯頭鮮美,好吃不燙嘴,不耽誤您趕工!
管飽頂餓嘞!”
另一個則瞄著那些衣著體面、步履從容的路人,尤其是面善的人,立刻換上可憐巴巴的模樣,聲音也帶著哭腔:“好心的大娘大爺、姐姐哥哥們……街尾杜大娘家的餛飩好吃又便宜……可憐可憐她吧……她男人沒了,兒子打仗去了,就靠這小攤子活命了……您去吃一碗,就是救她一條命啊……”
這兵分兩路的吆喝果然有效!
杜春娘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哥哥當(dāng)幫廚,韞寧負(fù)責(zé)管賬,兩個小乞丐時而吆喝,時而來攤子上打雜。攤子每日一開張,幾張桌子便坐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甚至還需要等位,杜春娘掙得盆滿缽滿,韞寧的錢袋也越來越鼓。
白日里,兄妹倆進(jìn)城做工。夜里歸來,韞寧借著燭火,用小刀一筆一劃地在樹葉上練字,日子雖然艱苦,但那份對識字知書的渴求和對未來的期冀,讓她甘之如飴。不知不覺間,角落的籮筐堆滿葉子,從綠到黃,迎來豐收的季節(jié)。
茅草屋修繕得更為牢固,韞寧將主屋里的兩張草床,換成舒適的木床,又添置厚實的被褥保暖。
“等以后我一定讓陸姨住上大房子,雇一群仆人伺候,天天好吃好喝供著,陸姨身體一定越來越好。”
韞寧鋪著新被褥,陸月溪眉眼低垂,若有所思,終是牽出一抹笑:“好,陸姨等著。”
秦有容收回看向陸月溪擔(dān)憂目光,暗暗嘆息,轉(zhuǎn)而擺出一副渾不在意的模樣,“白日做夢四個字你倒是學(xué)得很快。”
大晉戶籍制度嚴(yán)格,幾人連附籍都沒有,隨時可能被官府抓去服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