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萬山只能事無巨細,每一項都得考慮在前面。
為了這個項目所耗費的精力,簡直難以估量。
但遺憾的是,項目建成,進行試車的那天,程萬山卻因為進京匯報工作,沒能到達現場。
三十年后的今天,宋思銘把當年試車成功的照片,送到程萬山面前。
程萬山感覺,這張照片就是對他整個政治生涯的總結。
如果今天這次見面,是提前約定好的,宋思銘準備出這個禮物不稀奇,可這次見面完全是程萬山臨時起意。
只能說宋思銘足夠細心,足夠敏感,而且具備在最短時間內,最大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宋思銘還不到三十歲。
許多人一輩子都到不了的高度,宋思銘三十歲就達到了。
這一刻,程萬山更加確信,今天這次見面,見對了,甚至有些見晚了。
當初,因為環宇廣場,程奎與宋思銘產生矛盾的時候,程萬山就注意到了宋思銘。
但那時的程萬山,只覺得宋思銘是一個不錯的人,提醒程奎不要與宋思銘交惡,并沒有真正把宋思銘當回事。
畢竟,他從政數十載,見過太多出色的年輕人。
只有最出色的那幾個,才能入他的法眼。
今天,之所以要見宋思銘,是因為,程奎向他講述了,在爭取江北大學新校區這件事上,宋思銘所起的作用。
前兩天,程奎給他打過電話,說會回江臺,到江北大學,與江北大學領導談新校區的事。
程萬山還以為,這件事是以程奎為主。
沒想到,真正唱主角的是宋思銘,從始至終,都是宋思銘運籌帷幄,程奎相當于吃現成的。
再加上之前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項目,程奎從宋思銘身上,實實在在得了好處。
程萬山雖然自我感覺,自己的身體還能再撐幾年,但幾年之后,程奎最多到正廳,想讓程奎有更長遠的發展,必須提前鋪路。
而宋思銘,已經有資格成為那條路。
就著照片,程萬山向宋思銘和程奎,講述了當年引進、落地這個項目的艱難險阻,同時告誡宋思銘和程奎,為官之道,追求的絕對不是四平八穩,為了更高的目標,該冒的險一定要冒。
宋思銘和程奎聽完,都是受益良多。
接下來是吃飯時間。
三個人移步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