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消息倒是挺靈通的。”
“是,永壽市正在努力爭取江北大學新校區。”
呂培路大方承認,隨后問宋思銘,“青山不也在爭取江北大學新校區嗎?”
“青山已經退出了。”
“爭不過,干脆不爭了。”
宋思銘虛晃一槍。
“不會吧,就這么放棄了?”
“我可聽說,你和程副市長已經做了大量工作,連省城都去了。”
呂培路原來是青山市委副書記,在青山有的是眼線,青山針對江北大學新校區的動作可瞞不過他。
“做了大量工作,有什么用?”
“青山一直把丹霞當做最大的對手,所有工作都是圍繞著丹霞做的,結果,昌順半路殺了出來,”
“現在,永壽市也加入戰團。”
“昌順和永壽是神仙打架,青山還是躲遠一點比較好。”
宋思銘感慨著說道。
“青山其實還是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的,可以試著爭取一下。”
呂培路說道。
當然,這是客氣話。
盡管,他曾長期在青山工作,但是,現在,他的身份是永壽市委副書記、市長,一切都得從永壽的利益出發。
所以,他巴不得青山能退出對江北大學新校區的爭奪。
“不爭了,我剛從程副市長那出來,程副市長已經放棄了。”
宋思銘說道:“對了,呂市長,昌順那邊的準備情況,你都知道嗎?”
“我還真還不太了解。”
呂培路回答道。
“那正好,我跟你講講,昌順想把江北大學新校區放在他們的高新區……”
宋思銘隨即便將他掌握的情況,全數告知呂培路。
“昌順的準備這么充分嗎?”
呂培路聽完不由得皺起眉頭。
永壽爭取江北大學新校區最大的倚仗,是永壽與老書記邱景陽的關系,以及現任市委書記汪春庭與江北大學校長劉元洲的關系。
可即便是有這兩個關系,該走的流程依舊要走。
評審,討論,投票,公示,每一個環節都少不了,這也意味著,明面上,永壽市不能差昌順市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