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景陽原來是永壽市委書記……”
這絕對是宋思銘一直以來,所忽略的一個點。
邱景陽先是在永壽當市長,又在永壽當市委書記,前后長達八年。
八年,足夠一個人對一個地方,產生深厚的感情。
假設邱景陽在永壽的老部下,找到邱景陽,一把鼻子一把眼淚地說:“邱書記,您的第二故鄉需要江北大學!”
邱景陽會不會心軟,會不會放棄公平公正的選拔原則?
“可是,邱景陽已經答應我們,支持青山。”
一旁的程奎,說道。
“答應支持青山,是明示還是暗示?暗示算不得數,明示,簽字畫押了嗎?沒有簽字畫押,一樣算不得數。”
程萬山以幾十年的政治經驗,剖析道。
“這樣一看,咱們的形勢好像變得嚴峻了。”
程奎望向宋思銘說道。
先前,他們還以為明天見了謝宏宇,謝宏宇搞定江北大學常務副校長呂建營,這件事就穩了。
沒想到,“憑空”又冒出來兩個對手。
“程老,您覺得,我們下一步努力方向是什么?”
宋思銘虛心求教。
“不要寄希望于一個人,要各個突破。”
程萬山給出指導方針。
“江北大學黨委班子十一個人,這十一個人,我們一個一個的找?這也太麻煩了吧?”
程奎覺得工作量太大。
“十一個人你就嫌麻煩了?”
“只要你想干成這件事,別說十一個人了,就算是一百一十個人,該一個一個的找,也要一個一個的找。”
程萬山教育程奎。
“是。”
程奎連連點頭。
“程市長,我這有江北大學黨委班子成員的詳細資料,回頭咱們仔細研究一下。”
宋思銘對程奎說道。
很明顯,宋思銘的工作,又做到了前面,雖然,并沒有確立各個擊破的方針,但重點突破,卻是宋思銘早就想好的。
常務副校長呂建營,就是宋思銘確定的重點。
“這樣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