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不懂聽不懂啊!
悲催五
五阿哥自打生下來接觸最多的是蒙語和滿語,他在太后哪兒長大,太后身邊的人都說蒙語,宮里面的娘娘很多說滿語且對蒙語也很精通,他的漢語只聽過一些太監宮女說,偶爾也聽老祖宗和汗阿瑪講,但是他自己是不會說的。
可是能聽懂大白話和聽懂文言文又有很大的區別,他本來就沒有什么讀書的基礎,連最簡單的漢字都不認識,一來就跟著兄長們上課,他怎么可能聽的懂!
五阿哥如坐針氈,如芒在背。七阿哥迷迷糊糊聽的發昏想睡,但是七阿哥沒壓力,他還小,沒五阿哥想的多。
五阿哥臉色難看,云里霧里聽了半天,一句話都沒聽懂,低頭看看書,書上的字滿滿的,沒一個認識的,他都想哭了。
等大伙休息的時候,尚書房里面這一堂講書的師傅是高士其,結束了今日的授課就去他跟前說話。
康熙設立南書房,里面有一群漢臣被稱為“南書房大臣”或者是“南書房行走”。這些南書房大臣早期類似于秘書,后來權力漸漸擴大,類似于閣臣了。而高士其就是南書房大臣中的一個,這人早年貧困,但是情商頗高,曾經落魄到在京城中賣字畫為生,后來遇到大學士明珠,被明珠舉薦給康熙,從此青云直上,他的發跡軌跡不是正統的科舉進士,所以一直都是圍著天子打轉,沒做過什么為政一方的主官,頗受一些同僚的白眼,因此對康熙分外忠誠。
高士其來五阿哥跟前詢問五阿哥哪里不懂,這本就是關懷性質的詢問,畢竟五阿哥節,是《寡人之于國也》。
顧八代開頭讀:“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五阿哥還是頭疼,臉上露出迷茫痛苦來。
海棠看他的反應,立即給他五哥用蒙古語夾雜著漢語白話一起翻譯:“有個叫梁惠王的諸侯王說‘我對國家盡心盡力,河內鬧的兇,就把百姓挪到了河東,把糧食種在河內,可是河東鬧的也挺兇的,就很沒辦法。再看看鄰國,人家的王沒寡人這么用心,為什么他們的百姓不見少,寡人的百姓不見多呢,這是為什么呢?’”
半個屋子的人看著海棠,海棠恍然不覺。
五阿哥聽懂了,問海棠:“他們為什么在河內鬧?鬧什么呢?”
“書上沒說,你記下來,等會問師傅?!?/p>
“哦哦哦,你也記著,等會哥哥忘了你幫著問?!?/p>
顧八代的臉都黑了,不是這么解釋的??!這是誤人子弟!
四阿哥的臉也黑了,因為顧八代是他的師傅,主要負責的就是他的功課,妹妹這是來拆師傅的臺。
顧八代可不是高士其,高士其圓滑,他這人一點都不圓滑。立即說:“不相干人等不該在書房,現在出去吧?!?/p>
一個蒙古王子突然說:“她說的能聽明白,師傅你別趕他們了。”
這也是個學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