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都學
“阿姐,我們還買點什么?”
從百草堂出來,春寧一直跟在阿姐身后,看阿姐沒有要回去的意思,她就在這條街上一直走著。
“春寧,記得我們來鎮上時是不是看到過一個碼頭?”
“嗯,是看到過,不過離這個鎮子還有點遠。”春寧想了想:“估計著有兩三里路呢。”
“行,我知道了。”天晚了,家里等著米下鍋,還要煎藥給長嫂喝,碼頭明天再去看了。
春暖帶著春寧回家,一家子眼巴巴的等著她。
“阿姐,我們撿了很多柴火。”
被燒掉的灶屋,石砌的灶臺還在,撲滿了黑漆漆的灰也被洗涮干凈了。
“阿姐,我和燕姐抬了水。”
“好,真乖。”春暖摸了摸她們的頭:“春寧,去撿些石塊過來砌一個灶給長嫂煎藥,我先做飯。”
“生火的柴禾一定要是干的樹葉子雜草之類的最好,樹枝樹桿先不要放進去,等火燃起來了才可以放木棍之類的;灶孔里柴禾不要太多,燒火中間要拔空;燒火不能離人,如果火掉出來要立即用……”
春暖想說用腳將火踩熄,轉身看著身后圍觀的家人全是穿著裙衫生生的將這話咽了回去,真要讓她們用腳踩,估計就是引火燒身了。
“燒火的時候不要離人,看到燒到邊上的時候趕緊的把柴禾往里面送;如果掉出來了也不要驚慌,火小就用火鉗打熄,火大就直接用木瓢舀水來澆滅它……”
“洗鍋的時候要注意些,不要把傷手到了。”
“煮粥算著人多少往鍋里添水,放米……”一家子都餓得心慌,今晚多煮一點吧,春暖邊講解邊操作。
全家人除了老太太都圍在旁邊學習。
連四歲的春欣都聽得很認真。
“阿姐,你好厲害啊,懂得這么多。”
春燕很崇拜,以前看阿姐跟著祖父炮制藥材經常搞得臉上都是灰覺得臟,根本不想和她玩兒。
經歷了劫難之后才知道,阿姐以前做的現在全是能讓一家人活下來的經驗。
多次聽祖母和娘親她們說起,要不是阿姐撐著,一家老少恐怕都不能平安抵達蜀地。
“記住了,煮飯一定要時常用鍋鏟攪一下鍋底,要不然會粘鍋會煮糊了。”
“下鍋之前的米是這樣的。”邊燒火煮邊給她們做示范,水開了后煮了一會兒春暖又撈了幾粒米出來:“看看,米粒開始煮得發脹了,再煮一會兒就會脹開,會開一樣的。”
等到米粒開了,水已變成了米湯,稠稠的,一股香味撲鼻而來,一家子都下意識的咽口水:好久沒有吃到這樣的飯了。
“看到了嗎,煮好的米粒就變成了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