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九月中旬,康熙決定北上。
德妃就吩咐人趕緊給海棠準備衣服,吸取了上次去蒙古的教訓,德妃讓人把海棠的衣服特意褶進去一寸,問海棠:“這次帶誰去,先打發(fā)到我跟前來,這衣服到時候不合身了,我告訴她們該怎么給你放開。”
海棠說:“還不知道是帶香茶還是帶香菊呢,汗阿瑪說了,讓我?guī)媳埵厝焙鸵粋€宮女兩個太監(jiān),要學會自己穿衣服,自己編辮子,自己鋪床疊被。
我說這些我都會,他就說沒必要帶宮女了,帶上四個太監(jiān)就夠了。太后祖母不同意,正因為這事兒和汗阿瑪拉扯呢。”
德妃瞬間氣的眉毛都豎起來了!
她在心里對這康熙噴了一頓,然后問:“這是為什么啊?”
“不知道。”不是不知道,是沒必要和德妃說,康熙是按照行軍的標準要求大阿哥和海棠,畢竟誰家打仗的時候還帶著宮女。
德妃的肚子都顯懷了,她要挺著肚子去找康熙。
海棠就說:“您坐著吧,太后祖母正和他掰扯著呢,再說了,他身邊有宮女,我不會沒人伺候的。”
“你懂什么?”德妃氣死了,沒法跟閨女說他身邊的宮女是給他暖床的,壓根不會伺候你!
不過最后的結(jié)果是太后身邊一個蒙古陪嫁來的嬤嬤跟著海棠出門。德妃對這個包嬤嬤十分滿意,對方不僅會做飯會針線會騎射吃苦耐勞外,還是個很溫和的人,表現(xiàn)的分外恭敬順從。
康熙就拿掉了一個太監(jiān)的名額,反正海棠只能帶四個人,除了抱殘守缺不能換之外,帶上了包嬤嬤和一個姓趙的太監(jiān)。
除此之外,進貢來的馬生下的小馬被挑了一匹跟著海棠。
路上每天海棠要騎一段時間的馬,而小馬跟著跑,海棠不僅要練習騎馬,照顧小馬的事兒也要她親自上手,好在包嬤嬤幾乎是十項全能,教給海棠怎么照顧小馬,牽著海棠的馬教她怎么騎馬。每天騎馬兩條腿磨的生疼,包嬤嬤還能在馬車里給她按摩。除了這些還要照顧她的衣食住行。
小趙子每天給包嬤嬤打下手,抱殘守缺天天坐馬車里打坐,幾乎沒出現(xiàn)過。
這樣一路往北,還有兩天的路程就能到巴林部,巴林部派人來迎駕的時候,海棠能騎著馬奔跑了,最近她練習在馬上射箭。
海棠很滿意,但是在包嬤嬤看來這只是剛會學而已,不僅是學會騎馬就能稱為掌握了騎術(shù),海棠該多騎馬才行。
這位包嬤嬤想了想,找個機會告訴梁九功,親自去康熙跟前說了格格最近對騎射的練習,根據(jù)她在蒙古經(jīng)歷國的,覺得還可以給格格再夯實一下基礎(chǔ)。
康熙對這位包嬤嬤很滿意,作為獎勵,他回程的時候會帶上包嬤嬤的父母兄弟到京城安頓,從蒙八旗劃到皇帝親領(lǐng)的正黃旗。
包嬤嬤感激不盡,她是蒙古女奴,父母兄弟如果還在,身體也不好,不一定還能做放牧的活兒,要是去了京城,好在有八旗的鐵桿莊稼,能支領(lǐng)錢糧,再求求太后給他們找個出路,日子比在草原上好過太多了。
包嬤嬤因此對海棠更是盡心盡力。
到了巴林部后,包嬤嬤就每天騎馬陪著海棠去練習騎術(shù),這幾天要練習的就是叼羊羔。
因為海棠年紀小,訓練就比較簡單,把一只小羊羔捆著放在一個地方,海棠要在騎馬路過的是彎腰撈起來抱著,再騎馬到指定的地方放下。
她練習的時候,抱殘守缺也騎在馬上跟隨,預(yù)備著隨時救人。
康熙駐蹕在巴林部,內(nèi)藩蒙古的各部都來覲見,這幾日有源源不斷的蒙古馬隊飛速而來。這些人來的時候都帶著不少年輕的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