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告訴我,克制水鬼的手段有那么幾種,比如上次在老雷頭的船上,他驅趕纏在我腳腕上的水鬼頭發的時候,用的就是煙灰。剛剛丁老大說得硫磺也是一種,傳說鬼怕硫磺味,撒在海里水鬼不侵。
“原來是這樣?!蔽尹c了點頭。
這是元宵走了過來,拍了拍我,“卓然,牛叉??!你們還真的是被小鬼給托著過來的?”
“你大爺!快得了吧!”我打掉他的手,“你別說了,我現在一想起來,就是一身的雞皮疙瘩!”我和元宵說說笑笑,仿佛又回到了當初在祁連山的時候。
我們幾個人回到了船艙,此時船艙里只剩下了,二叔、我、文墨、安爺、齊峰、元宵和周成,這應該算是目前這個團隊最核心的陣容,當然我自己不得不承認,我應該是這里面最沒有經驗,也是最弱的一個。
元宵率先大大咧咧的坐下,“我說安叔,現在這也沒外人了,您就趕緊說吧,這到底怎么回事?”
安爺掃視了我們一圈,“在場的都是內行,大家心里都明白,我就不藏著掖著了,咱們都知道這次去的地方,恐怕和秦始皇嬴政有關,更有可能和當年的徐福出海尋找長生不老藥的事件有關?!?/p>
安爺頓了頓,“我袁安不是小氣的人,既然大家在一條船上,我也就不用顧忌什么,我跟大家說一個我早年間倒斗的一段經歷,說完了,大家也就明白了?!?/p>
這袁家算是古玩倒斗的世家,雖然不敢妄稱名門,但是也絕對有著自己的聲望和勢力。最早的時候,袁家定居在南京,與北京的湯家、西安的聶家以及成都的譚家并稱為古玩界的四大家。說是古玩界,其實在當時這些倒騰古玩的大戶,沒有不參與倒斗的,而且各個都自成一派。這也是當年行業內的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秘密。
后來,由于戰爭等關系,袁家從南京遷往貴州,但是它的勢力范圍卻仍然處于江南地區。袁安作為袁家的后人,很早就參與一些家族的倒斗活動,也會經常自行外出尋找靈穴古墓。
袁安這個人膽子很大,一身本事也不錯,加上背后的家世,因此年輕時有些目空一切。所以大部分時間是獨自一人外出。
有一次,他來到了貴州南部,地處與廣西和云南的三省交匯處,這個地方其實歷來都是少數民族居多,很多少數民族有自己特有的殯葬方式,與中原地區的習俗有很大不同,因此袁安在這里基本上沒什么用武之地,因此那段時間,他就是以游山玩水為主,順便收一些少數民族的古玩飾品。
一天袁安來到了紅水河沿岸,這里山清水秀風景秀美,山勢高低錯落,袁安站在山頂四下觀瞧,隨隨便便就發現了幾處風水不錯的寶穴。袁安不由暗想,可惜當地少數民族的人少有像中原一樣的風水下葬習俗,不然這一代肯定能找到一個大墓。
想到這里,袁安也是自嘲的一笑,想自己也真是職業病,見到山水就想定脈,見到風水寶穴,就想下墓。
正想著,忽然間袁安注意到在一處山梁之下,有一塊地方的植被十分的稀疏,與周圍的茂盛形成鮮明的對比。袁安馬上意識到了異常,這說明那個地方的土被人動過。像他這種經驗豐富的土耙子,感覺都非常的敏銳。
袁安下山,來到那處山梁之下,仔細的看了看,更加確定了心里的想法。袁安蹲下用手摸了摸土,伸手從包里拿出小工兵鏟,向下挖了幾下。實際上這個時候專業的工具,應該是洛陽鏟。可是洛陽鏟這個東西太顯眼,出入車站的時候如果被警察發現,就很麻煩了,因為隨身帶著這種東西的,不是考古隊,就是盜墓賊,總不可能有一個人的考古隊吧!所以,袁安獨自外出,從來只帶工兵鏟。再往包里放一些花草標本,再加上袁安這個人看起來比較儒雅,很容易被當成植物愛好者,蒙混過關。
袁安的這幾鏟下去,馬上就發現了問題,這些土里摻雜了一些石灰膏土。在這茫茫大山中總不會有什么建筑工程,唯一可能的就這下面有一座古墓。
因為在南方雨水較大,所以古墓建造的時候,為了讓古墓更加堅固,并且具有一定防水的功能,會用上比較粘稠的膏土,而且古墓中也會用到生石灰進行除蟲。這樣的土層改動,必然會影響周圍的植被。所以,袁安綜合這些情況,很快的定出了這個古墓的格局圖。
古墓的建造絕大多數都采取順勢而為,或者坐北朝南,或者坐西朝東,在方向上從來都是講究正南正東。以此時的山勢,袁安起初判斷,這座古墓定會順山勢,坐北朝南。然而當他把這座古墓的格局定出的時候,袁安就是一愣,因為他腳下的古墓不但不是順山勢坐北朝南,而且根本就是方向不正,整座古墓呈現出,面朝東北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