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的人生,舍不得用“閑散”的姿態打開暑假。
隨著國賽倒計時的臨近,匠心樓四樓的空氣,仿佛被無形的大手攥緊,凝固成了滾燙而沉重的金屬。每一次呼吸都帶著機油和緊張的分子。
訓練的重壓已將他們推向體能的極限邊緣,而他們的心靈,卻如飛鳥般渴慕著遙遠的新疆——那片即將見證年度國賽榮耀的舞臺。
陳磊如同精密校準的儀器,每一個拆裝動作、每一次故障診斷都力求分毫不差,秒表掐算的時間精確到毫秒;陳剛楠把短袖工裝的袖子卷到肩頭,古銅色的肌肉賁張,打磨膩子的手臂穩如千鈞磐石,汗水順著脊溝流淌;王雪一遍遍模擬著各種刁鉆客戶的詰問,營銷話術被她演練得如同本能反應,滴水不漏。
聞佳寧和張強作為“最強磨刀石”,更是拼盡全力。他們絞盡腦汁設計出各種匪夷所思的復合故障和突發狀況,一次次將正選三人組逼至極限,只為錘煉出他們在真正賽場上鋼鐵般的神經和應變能力。
訓練間隙,吳立江雙臂抱胸,沉默地佇立在車間二層的觀察臺上。他那張一向嚴肅的臉上,此刻卻難得地流露出一絲深沉的贊許。這支隊伍,經歷了最初的磨合陣痛、選拔的殘酷、以及高強度的熔煉,終于脫胎換骨,散發出一種沉穩而銳利的鋒芒。
他似乎下定了決心,轉身,大步走向教學副校長的辦公室。
辦公室的空氣里彌漫著紙張和舊書特有的味道,午后的陽光斜斜地打在堆滿文件的辦公桌上,幾座象征著過往榮譽的獎杯在光影里默默矗立。
姚東升正埋首研究預算報告,眉頭微蹙。
敲門聲響起,沉穩而篤定。
“請進。”姚東升抬起頭,扶了扶眼鏡。
吳立江推門而入,身影中帶著訓練場特有的氣息。
他沒有寒暄,徑直走到辦公桌前,目光如炬,直視著姚東升:“姚校,國賽報名文件,您看過了?”
姚東升放下筆,身體向后靠進寬大的皮質椅背,輕輕“嗯”了一聲,
“關于這次國賽,現在準備得怎么樣了?這張顛覆性的改革,你們要面對的挑戰挺大的。”他的語氣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和對未知的憂慮。
“正是!”吳立江的聲音斬釘截鐵,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這次改革核心就是‘協作’和‘應變’。三人團隊,項目高度綜合,賽場瞬息萬變。拼的不是某個人的單項頂尖,而是整個團隊在高壓下協同作戰、臨場判斷、快速調整的能力!這就像打仗,不僅要有神槍手,還得看整個班組的默契和戰場嗅覺!”
他深吸一口氣,仿佛要把醞釀已久的計劃傾吐出來:“所以,常規的替補思路不夠用了。我申請,”他刻意頓了頓,加重語氣,“讓聞佳寧和張強,作為正式備案的后備隊員,隨隊前往國賽現場,全程觀摩學習!”
“后備隊員?全程觀摩?”姚東升的眉毛高高挑起,鏡片后的眼睛閃過一絲驚訝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