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倭國考察團先是內部開會,總結幾天來在梓州的見聞、收獲,以及在梓州投資汽車配件廠的可行性。
參與考察的經濟師、工程師等專家們認為,梓州目前只有鐵路、公路,沒有港口和機場,城市環境臟亂差,雖然有數量不菲的熟練工人,但其流動性差,三石株式會社未必能招到足夠數量的熟練工人。如果招收農民工進行培訓,其成本亦會超過預期。
結論就是,以其將企業建在梓州,還不如在五羊或東海附近找個地方建廠。
“女士們,先生們,現在,我們不是討論該不該在梓州建廠的問題,我們要討論的是,如果在梓州建廠,三石株式會神應該向華夏提出什么樣的條件。諸位,我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昨天晚上,倭國議會國際部副部長亞洲事務委員會主席板田大郎先生指示,一定要促成此次投資,大家的任務就是研究如何將這次投資的成本最低化,利益最大化……”
“啊……”十幾個人的會場頓時被板田次郎的話給引爆了,尼媒,這次考察,只是三石株式會社的一次普通商務考察,其投資額不會超過10億倭元,怎么可能會驚動板田大郎先生?不過,眾人看了帶隊的板田次郎先生,心頭也就釋然了,這是朝中有人好做官,衙門有人好辦事啊!
板田一席話,統一了認識,確定了基調,討論馬上就進入了對技術細節的探討。這個,其實也沒神馬好說的,在接風宴會后,梓州方面就羅列出了他們能夠提供的優惠條件,而三石株式會社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條件,在確定了要投資之后,就是討價還價罷了。
而參與會議的專家們,則是確定一個最低的底線,當然,因為板田大郎先生的原因,在談判時,以促成此資投資為要務,在一些次要條件上,可以作適當讓步。
上午9點30分,倭方考察團突然提出,要與梓州方面進行會談,打了梓州一個措手不及。
半個小時后,會談正式開始。板田次郎代表倭方作開場發言,他盛贊了梓州悠久而豐富的歷史文化,秀麗的山川以及梓州領導的熱情好客之后,話題一轉,就繞到了趙無極身上:
“我們考察團昨天聽說,梓州出了一個在華夏極具影響力的華夏青年藝術家趙無極,據說其技藝層出不窮,多達36種以上,我們倭民也是一個熱愛藝術的民族,因此,三石株式會社正式向梓州發出邀請,邀請趙無極先生及各位梓州的領導前往倭國三石株式會社總部觀光、訪問。我們認為,梓州方面與三石株式會社的投資協議如果能夠在倭國首都簽訂,將具有特別的意義。”
“什么?趙無極?”華夏方有些顎然,這投資與趙無極有神馬關系?
板田次郎繼續解釋道,“梓州訪問團在倭期間,我們將為趙無極先生安排一次盛大的演出活動,各位梓州領導自然是觀募佳賓。當然,我們會付給趙無極先生演出報酬的。”
梓州市長何克禮聽到翻譯把板田次郎的話翻譯成華語后,第一個感覺就是突然,第二個感覺就是怪異,而第三個感覺就是麻煩。
倭方在考察快要結束時,提出的這個條件,看似非常簡單,因為只關系到趙無極一個人,但實際上可能不是這么回事,省委,甚至中央是神馬態度?
因為,趙無極并不是專業的文藝工作者,而是華夏政府體系內的一名基層官員,一名官員,去倭國作秀演出,是否合適?
何克禮覺得,梓州市委也好,市政府也好,非常難以作出這個決定,得請示省委或者中央。
只是,何克禮還沒想好對策,市委書記方平就表態了:“好,這個條件我們答應,板田先生,倭方還有什么條件一并提出來吧。”
方平是怎么回事?何克禮本能地覺得這個決定有些草率,尼媒,你方平完全可以宣布暫時休會,梓州方面討論了再告知倭方嘛,怎么能當眾答應呢?
板田次郎一聽方平同意邀請趙無極去倭國訪問,心情頓時放松下來:“各位,其他條件,此前我們已經互換了意見,具體的投資問題,可以雙方此前的文本為基礎,進行談判。不過,我建議這個問題留在倭國首都討論吧。”
板田次郎說完這句話,就起身率領三石株式會社的同仁們離開了會場。
“尼媒,倭國人怎么如此無禮?”與會的梓州大佬,也不全是外交工作的白癡,至少,何克禮就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神奇的是,以方平為首的絕大多數官員竟然起身為倭國人送行。
待倭人全部離開了會議室后,方平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各位,討論一下去倭國訪問團成員名單,盡快告知倭國客人。我提議,這次赴倭訪問,由省委常委、副省長鄒茂源同志擔任訪問團團長,大家有沒有什么意見?”
“同意。”
“沒意見。”
會場上響起凌亂的應答聲。誰敢有意見啊,鄒茂源可不僅僅是省委常委、副省長那么簡單,他還是市委書記方平的老領導、老上級,誰反對,不但要得罪鄒茂源這名常委副省長,還要得罪市委書記,不劃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