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當時看來,華夏不是數學的問題,華夏的數學研究在國際上也算不錯,華夏真正的問題是對應用技術的研究,譬如冶金一塊,機械一塊,這么多年了,就拿不出個像樣的產品,不要說和米國這類一流國家相比,就是歐洲二流國家,華夏也比不上。
因此,趙無極在上班一個星期后,拿出了兩篇數論方面的論文,請“鄭老師”斧正斧正。趙無極此前的名聲,只是在文藝、文學方面,他在三零三的研究成果,以及華夏科技建議等,幾乎都是“絕密”的,再加上此前趙無極在國際頂級雜志發表的學術論文,一是外文雜志,二不是數學方面的內容,因此,鄭萬剛并不知道趙無極的“厲害”!
數論論文?鄭萬剛拿到文章時,非常吃驚,這個坐火箭上升,名傳天下的年輕家伙,竟然還懂數學?只是,后,深深地被震撼了!趙無極的兩篇文章,一篇是他對數學及數論的整體看法,類似于“科普文章”,但是,就是這篇科普形式的文章,把鄭萬剛給徹底征服了。
因為趙無極把純粹抽象枯燥的數學給“形象化”了,文章中幾乎處處閃現著趙無極靈動而巧妙的思想,如何學好數學與數論,如何研究數學與數論,鄭萬剛相信,如果他早二十年讀到這篇文章,他的成就一定會大得多。
如果說這一篇文章主要講的是“數論思維”,那么另一篇則是對具體數論理論的研究了,論論圍繞著數論的一個理論難題,從問題的提出,到研究的歷史,再到趙無極建議的幾種研究方法,鄭萬剛完全相信,按照趙無極這個思路,這個數論難題很快就能得到證明,他甚至想提出與趙無極一起來研究這個“數論難題”,因為一旦研究成功,兩人一躍就可成為國際最頂級的數學家。
當趙無極到辦公室后,鄭萬剛就把自己的激動、感慨一古腦兒地傾述出來,并提出了合作研究的建議。不過,趙無極卻拒絕了,但趙無極表示,如果“鄭老師”愿意研究,他這篇文章就送給鄭老師,“為華夏的數學事業作點貢獻”。
總之,鄭萬剛不知不覺地就改變了立場,對于趙無極交待的事,每件都辦得十分認真,辦得有板有眼。兩人的關系迅速進入蜜月期。
對這種有一定本事的人,趙無極其實也挺珍重對方的,雖然鄭萬剛還說不上是一個科學家,但他卻擁有著科學家的素質。也因為這種素質,讓他在官場上接連碰壁。趙無極在學問上幫助一下他,也等于是為自己“減負”,一個單位的負責人,如果不能掌控單位,那是很悲慘的,趙無極此舉,最大限度地預防了“后院起火”的發生。
后院不會起火,趙無極才能安心地在香城港等“魚兒”上鉤。當然,趙無極也可以不請假,科協這種單位,平時的管理就不是很嚴,混日子的也不只趙無極一個。只是,趙無極不會那樣做,有事請假,這是原則問題,至于扣那點工資,趙無極根本就不在乎。
趙無極在香城港等了五天,魚兒終于來了。
這些魚兒都是有身份的人,他們自然不會像此前來bangjia的那些人,偷偷摸摸的。他們通過倭國駐香城港辦事處,正式向理想國際遞交了拜貼,說某年某月某日某時,請理想國際董事長童紫馨到某處一悟,拜貼下面具上了四人的名字。
船越健三約的地點,名叫南岳廟。香城港可以說是東西方文化結合得最好的地區,各類寺廟、教堂數不勝數,至少有數百個。南岳廟,在香城港并不出名,不過,南岳廟在趙無極心目中卻擁有極高的地位,因為南岳廟與上古大能祝融有關,祝融是傳說中的火神,名氣比趙無極名義上的師父赤松子大得多,祝融大戰共工的神話,已經深入到華夏人的心靈。
因此,趙無極在接到這張拜貼后,請小黃幫忙制造了一個通身紅色的由火玉為材質,高達999的全身祝融雕像。
火玉是升級火靈石的材質,生于火山之內,因此這尊雕像,僅以材質論,其價值就高達千萬米元以上。
當南岳廟住持張如松張道士得到有一位居士要前來贈送一尊由火玉雕刻而成的祝融雕像時,張如松幾乎驚呆了,什么時候,南岳廟有了這種大財主光臨啊,在香城港,南岳廟窮得都快揭不開鍋了。
在香城港,如果說實用主義的信仰,他們寧愿信仰水神和海神,也不愿意信仰火神啊,因為香城港臨海,大多數人都經常出海,在海上謀生。
“趙居士,童居士,老朽南岳廟主持張如松,歡迎您們!”看到兩個如金童yu女般的年輕人如玉樹臨風般地沿著山門走到廟門口,后面跟著8名神情肅穆的同樣年輕帥氣的保鏢時,其中兩人還抬著一尊蒙著紅綢的物事時,張如松熱情地迎接道。
“咦,這張如松竟然也是煉氣士,這道門并不是傳說中的那么不堪?。俊壁w無極非常驚訝,雖然張如松只有可憐的煉氣一層的修為,但這也是破天荒的大事??!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