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份名單的相關內容,就知道趙無極為什么要冷笑!
總計28人的名單中,56—59歲的10人,50—55歲的6人,22—26歲的5人,19—21歲的7人;年齡就不說了,再看原來做的工作,做工會等群團工作的7人,做后勤服務的7人,做行政文秘的3人(這個,還算有能力),做財會的11人(其中6人還是做出納的)。
其中有3人,本來在家病休,接到單位通知后,才迅速趕到縣委報道。
顯然,趙無極的“調查研究”理想,還沒走出縣委大院,就遭到了最激烈的反對,眼看就要夭折!
“文達,除了5名會計外,你讓其他人都回去,告訴他們,縣委要的是專業人員,擁有調查經驗、審計經驗、會計經驗的人,讓他們的單位重新派人來!”趙無極暫時還沒有冒火,他要看看,這些單位的負責人,到底是什么想法,當然,也是給這些部門負責人一個機會。
趙無極當然還沒無聊到拿著名單去找縣委書記胡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嘛,怎么事事都去麻煩胡書記呢。
不過,趙無極在放下電話5分鐘后,還是拿起電話給縣紀委書記張圣元打了過去,“張書記,領導小組辦公室需要的是有審查、審計經驗的同志,你怎么給我派一些打擦邊球的人過來啊?”
“什么?這事,我讓辦公室主任安排的,對不起,趙書記……我馬上過問!”張圣元說完就擱下了電話,顯然,張圣元著急了。
在趙無極的印象中,張圣元這人平時不是很合群,與趙無極的關系說不上多好,但也絕對說不上壞。作為一個縣委領導,張圣元本人亦是領導小組成員,沒必要在這種小事上得罪趙無極。
即便他對趙無極當上縣委副書記有意見,但站在張圣元這樣高度的人也同樣該明白,這幾年,組織上在提拔干部時,就沒有提拔過50歲以上的人擔任縣委書記和縣長,提拔的都是45歲以下甚至更年輕的干部。而張圣元本人已經53歲,馬上就54歲了,因此,趙無極的“上位”并沒有影響到張圣元的利益。
此外,趙無極覺得自己雖然強勢,雖然升官快,對某些人是個威脅,但客觀上對張圣元的工作還是支持的,譬如鳳山鄉原黨委委員何安、只負責紀律檢查,在趙無極擔任鄉長和黨委書記后,分管的工作共有負責征兵、復退軍人、民兵工作;分管紀檢監察、國防與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主持全鄉干部月度考核、季度考核與年終考核工作。
顯然,這是對何安的重用,而何安,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張圣元的人。此前,張圣元也在一些會議上提出過一些對趙無極工作不利的意見,但對工作有不同看法,亦屬很正常的情況,趙無極不可能那么小肚雞腸。
也因此如此,趙無極才有這個電話。而電話中張圣元所說的話,自然不是假話,極有可能因為此前的工作習慣,他對這件事情沒有引起重視。作為靈識異常發達的修士,趙無極在看人時,已經超越了凡人的水平,真話假話,真情假意,踏實漂浮,好色好酒等人類的品性,基本逃不過他的感官。
張圣元沒有重視,原因或許與他們這些人都不知道趙無極的企業改革過程中有“清產核資”這個環節。這些工作的具體環節,趙無極當然不會寫進方案里,而胡永生也自然不會把趙無極與他私人的談話告訴給張圣元這樣關聯度不大的人。
趙無極點將28人,其中縣紀委5人,趙無極是準備作為清產核資小組的組長或副組長的;此外的23人則是縣財政局5人,縣工商局2人、稅務局2人、工業局1人、輕工局1人,企業12人。而5名專業會計,則是企業派來的。
要說會計最多的地方,多不過財政局,因為財政局從局長到普通工作人員,都有可能是會計。它的內設機構有什么預算科、會計科、監督科、企業科、金融科、農業科等,這些科室,任何一個人都能看懂財務報表,否則,怎么去開展工作?
但是,財政局卻沒有派出一名專職會計,這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因此,在給張圣元打了電話后,趙無極就沒再給任何人打電話,他要等財政局長沈澤明的電話,趙無極需要一個解釋。
趙無極沒等來財政局長的解釋,卻等來了張圣元的親自拜訪。
“趙書記,不好意思。這是我親自挑選的5人名單,您看合適不合適,如果不合適,我再換。”張圣元是急走進趙無極辦公室的,似乎頭上還冒著汗。
冒汗也有可能,因為張圣元的辦公室雖然也在趙無極同層的5樓,但縣紀委的辦公室卻在1樓,這來回跑兩趟,加上心頭著急,對53歲的張圣元來說,還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哎呀,張書記,您請坐。”趙無極熱情地招呼著,同時起身走向茶幾,“來,張書記,請喝一瓶汽水。”
“呵呵,都說趙書記是新派人物,會享受,我這也跟著享受到了。”張圣元沒客氣,接過汽水,大大地喝了一口,才在茶幾上坐了下來,“剛才叫來的那5個人,是副書記凌天富點的將,當時,我也沒給辦公室主任交待清楚,哎,你看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