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極當然不會被同事給問到,他既然提出召開這個會議,自然有所準備。于是,他打開文件夾,將一疊素描“農民新村”圖稿拿了出來:
“儲位都傳看一下,這一張是農民新村整體效果圖,這幾張是不同戶型不同面積的效果圖與平面圖,你們看看,這個就是畜圈與禽欄包括廁所在內,畜圈全部設計成沼氣池;這間房子是廚房,廚房與畜圈之間這片綠色,就是每家每戶的自留菜地。”
“哎呀,如果這樣整,我都想去農村新村修個房子了。”甘霖率先發現了這個農村新村的優點。
“就是,這個太漂亮了,農民不但一下子建起了樓房,還住進了街道,哎,這下子,農民有福了。”鄉人大主任呂寧生也感嘆道。
“同志們!”趙無極等在家興奮得差不多時,又將話題引入正事,“大家思考過沒有,未來的農民新村有哪些好處?”
“干凈、整潔、漂亮。”武青軒搞書畫的,立即就發現了其中一個優點。
“也不一定,如果不打掃,再干凈的東西也會臟的。”何安指出了一個問題。
這兩個人各持一端,大家都覺得有理,于是,眾人再次望向趙無極。
“這個啊,何安同志說得更接近事實一些,如果自己不愛惜環境衛生,這個農村新村也不過是一個樣子罷了。我所說的好處,可不是指這個。”
“第一個好處,節約資源和能源。修建農民新村,道路共用、屋前屋后共用,能節約差不多近一半的土地資源。此后家里煮飯或煮豬食等,都可用沼氣池。”
“第二個好處,節約成本。節約什么成本呢?如果我們鄉,要實現公路村村通、電力電話村村通,像過去那們東嶺一家,西山一家,要多修多少路,要多架設多少電桿?如果要通自來水,過去要多鋪設多長的水管?
第三個好處就是有利于發展經濟,譬如竹編等專業合作社,就特別適合在這種農民新村中開展,大家交流技術方便,領取任務方便,上交產品也方便,有事商量也方便。飯前飯后,大家拿著蔑條就可坐在屋前邊聊編筐;另外,譬如你們家有兩個孩子,兩夫婦,但沒有老人,因為孩子還小,總得有一個人守家,因為過去的分散居住,很不安全;現在,你完全可以將孩子放在屋里,托鄰居大媽幫你照看一下,你就可以去干農活或打工掙錢了。
這就涉及到第四個好處,農民新村有利于社會事業的開展,譬如村里建一個托兒所或幼兒園,就把所有的勞動力都解放了出來,同時還有培養教育了孩子。過去,因為分散,孩子上幼兒園接送都不方便。
比這個農民新村規模更大的,則叫中心村,一般都由100-500戶的農民組成,在中心村,就可以設立小學、商鋪、文化站、農資站、收購站等商業文化設施。
第五個好處就是有利于治安、計生、環境文明衛生的社會管理工作,以后,我們鄉干部下村時,是否就更方便了?騎著摩托車,十幾分鐘就到了農民新村。”
“鄉長,如果這樣,以后的村干部是不是也會像城里的居委會大媽一樣,要管門前門后的衛生啊什么的?”副鄉長王文華突然之間發現了一個問題。
“王鄉長這個想法非常正確。同志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的工作方式、工作內容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譬如,在五十年代,我們有哪位同志做過計劃生育工作嗎?”
其實,有一個觀點趙無極沒有講,那就是只有農民新村這樣的居住與生活方式,才能從根子上切斷中國農民內心里那種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小農思想。批評華夏傳統的人,說華夏人一團散沙窩里斗;批評華夏政治的人說,華夏沒民主,沒有自由,可一個由小農思想主導的社會,會有團結與紀律嗎?他們懂得民主和自由嗎?
難道,農民看不到城市人生活的好處,不想像城市人那樣生活?不是的,農民自身也在尋求著改變,后世的民工潮,并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訴求,更是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探尋。
作為當政者,應該站在民族與文化的高度,因勢利導,引導小農逐步走向現代農業,現代生活。惟有如此,華夏才會有真正騰飛的那一天。
從理念上解決了農民新村的益處之后,就涉及到一些具體的東西了。譬如,鄉財政為農民補助多少?村財政又補助多少?
對于有同志提出,按家庭人口數量多少進行補助,趙無極立即提出反對意見:凡是違背了計劃生育政策的,超生數要減掉。我們不能一方面提倡少生優生,另一方面又對超生者進行經濟和物質上的資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