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就沒有機會了?當然不是,所謂天無絕人之路!在特種作戰理論中,沒有所謂地形對誰有利對誰不利的問題,因為地形給了敵人天然屏障,但同時降低了敵人的防備心理,同時也會讓敵人的打法變得單一,因為他們要借用那些屏障,有些打法或武器就用不大上。
趙無極分析后,又拿出剛才從孫丹林那兒拿來的戰地分布圖仔細地看了起來,然后,又推開另外兩面的觀察口,對著戰場側面觀察起來。
其實,趙無極在觀察了山頂的敵人之后,已經有了出擊路線,只是,他必須要讓劉雨果等人明白為什么這樣出擊的道理;同時,他還得把自己的戰斗設想上報到c師指揮所,并由c師指揮所上報集團軍,最后報到前線指揮部。
上面最關心的是,在同等戰場條件下,特種作戰是否能尋找到特殊的戰機,或從不可能中尋找到一種可能,而不是殲滅多少敵人。
華夏兵強馬壯,打到現在要對付安南鬼子是非常容易的,主要考量一是練兵,輪流練兵;二是擔心國際上的某個大國。
為什么過兩年安南人立即就與華夏講和?因為他的主子馬上就要分崩離析了,沒了主子的狗,就是一條流浪狗,不得不向華夏搖頭擺尾,以求乞憐。而華夏也要安心發展經濟,不想再挑起戰爭,于是雙方就這樣握手言和了。
“聶忙,你們幾個也來觀察一下;然后,我們討論一個攻擊方案上報。”趙無極放下望遠鏡,在洞子里坐了下來。剛才,劉雨果也一直拿著望遠鏡觀察著,他的責任也同樣重大。
大約10分鐘后,聶芒、李沖與歐大海等三人放下了望遠鏡。
“特種作戰與常規作戰相比,就是要變不可能為可能。你們發現什么沒有?”趙無極并沒有直接拿出自己的攻擊方案。他要先看看這些人的水平。
“我發現,要攻擊上去非常難。除了那條惟一的小道外,沒其他辦法。”聶芒老實地說道。聶芒在特種作戰中,最大的作用就是突擊手。統籌兼顧、運籌帷幄不是他的強項。
“如果有數十個神槍手,相互掩護,估計能夠沖上去。”李沖想了想,說道。
“我剛才想了一下,588高地上的安南人,其實只將兵力集中在正面,他們的左側面即我們的右側面有593高地支援,后面有575高地把守,但他們卻忽略了的右側面即我們的左側面。隊長,你不會是想從左側面發起攻擊吧?”歐大海擁有偵察員的潛質,對于地形及敵我態勢的把握相當準確。
“隊長,雖然左側敵人沒加防備,但并不表示敵人就不防備;另外,左側要發起攻擊也非常困難,就是那條深澗都無法越過。我想,此前的偵察部隊應該對左側的地形進行過偵察,最后不得不放棄。”這個是劉雨果的看法。傳統作戰的思維清晰可見。
“我剛才講過,特種作戰就是要化不可能為可能,劉雨果你是按常規作戰思維,或你們軍校教的那些,當然看起來就沒有辦法了。但是,特種作戰卻不會被這點困難嚇倒。”趙無極分析道。這種分析,也是一種變相的現場教育。
“歐大海的觀察很有效果,我們惟一的機會就是從左側面對敵發動攻擊。但是,如果直接發動攻擊也不行,敵人只要分兵,我們的機會依然不大。”
“現在,我們把這個1號攻擊點設定為陣地a;躍過深澗后,這兒有個突出部,設定為陣地b;陣地b附近比較開闊,可以安排3挺機槍,另外b陣地的這兩點,我們設定為b1和b2,安排兩組狙擊手,專門打擊安南人的機槍手,狙擊手與機槍手輪流向敵方施壓,陣地a的壓力就會輕得多,他們將獲得攻擊的機會。”
“但是,這還是常規作戰,并不是特種作戰,因為敵人對付陣地a的攻擊,只要甩手雷就可壓制住我們的進攻,因此,要攻擊上山頂,依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我們的出發點在這兒,陣地c,當陣地a和陣地b都打起來時,敵人絕對想不到還有第三股力量,即便敵人發現了,一有陣地b的掩護,二來敵人發現我們時,我們已經接近敵人了,到時手雷沖鋒槍全上,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可是,那兒沒有路啊。再說,深澗也過不去啊。”劉雨果也馬上看懂了。劉雨果說沒有路,是那個側面的峭壁接近九十度,除非是專業攀巖手,否則根本就不可能上去。不,此時國內的媒體還沒把國外的攀巖運動介紹進來。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