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被趙老爸批評,也是趙無極的福氣。
前世,說白了趙無極也沒經過官場上的蒸煮煎熬,無所事事,無所成就,與絕大多數坐辦公室的人士一樣,純粹混吃等死。
聽到趙老爸的分析,趙無極有一個直覺,那就是要另外想辦法。
慢慢檢閱前世的記憶,趙無極非常的寒心。如果真的要按照鳳山鄉的計劃來籌辦鄉鎮企業,結局極有可能陷入趙老爸說的那種境地,上面不說不行,但手續拖下來等于是不行。即便真的辦下來了,企業的贏利與否到底與老百姓有多大關系?
這些企業如果辦不成,自然不用多說什么,大不了證明趙無極無能,完不成鄉黨委、政府交辦的任務,自然也完不成系統交辦的任務。
假如辦成了呢?事實上,趙無極也難以完成系統交辦的任務。因為系統給出的“三個企業”的任務,其實是條件,任務的實質是“鳳山鄉群眾急需脫貧致富”。
對此,趙無極也曾問過系統,系統只是重復當時的任務:鳳山鄉是貧困山鄉,群眾急需工業項目脫貧致富,宿主的任務是幫助鳳山鄉建立起根雕木藝廠、竹編工藝廠、山珍食品廠,并為之建立起暢通的銷售渠道。任務難度評估:特難!任務完成時間:三個月內。特別說明:本任務屬于捆綁任務,即三個工廠全部建起并實現銷售目標,才算完成。
顯然,系統并不在乎企業所謂的所有制形式。
鄉上要求辦成“鄉鎮企業”,這是形式要求,也是目的要求;而系統只要求辦成三個企業,目的在于群眾“脫貧致富”。
二者的要求,顯然南轅北轍。
只是,趙無極搞清楚了這個邏輯困難,事實上也沒有多少辦法。
原因就在于,這個時代能夠供鳳山鄉農民或政府選擇的企業形式并不是太多。個體戶、公司(民營)、鄉鎮企業,這三種企業形式是趙無極可供參考的具體形式。
鄉鎮企業就不用說了,即便能辦下來,三個月的時間也不可能。那么,個體戶呢?個體戶也是一個好選擇,實在不行,趙無極可以安排人與每一家農民簽定協議,先把企業辦起來。但是,趙無極也知道,這樣的方式并不能保證群眾脫貧致富。
最最關鍵的是,雖然系統的要求與鄉黨委的要求不一樣,但估計在企業形式上,必須獲得鄉黨委的同意,而個體戶的方式,顯然不能獲得鄉黨委的認同。
給寫了出來,線索是清楚的,不會影響閱讀,請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