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那行吧。”趙無極收好文件,便回到自己的辦公室,而徐庭放卻在他的辦公室內氣得咬牙切齒!果然,這黨政辦還真是沒安好心!氣了一會兒,徐庭放便到甘霖的辦公室,把趙無極的要求和田際林的回答原原本本地告訴了甘副鄉長。
“嗯,我知道了。”甘霖什么也沒表示,讓徐庭放有些失望。只是,甘霖能表示什么呢,田際林可是鄉黨委委員。
徐庭放之所以如此費心,事無巨細地把情況向甘霖匯報,是因為昨天下午,甘霖給他透露了一個消息,趙無極是副縣長趙德正的公子。
徐庭放也是聰明人,他一聽就明白,甘鄉長這是告訴自己,要與趙無極搞好關系,不要阻擋別人干事,如果可能,還要助趙無極上位。
而趙無極,當面問出那句話的目的,就是要讓徐庭放告訴甘霖,讓甘霖告訴白盛,黨政辦的人是如何阻撓我們的工作的;而當趙無極拿出過硬的材料后,如果費仁強要故意壓下,白盛一系的人馬肯定不會善罷干休,尼媒的,我們的材料明明就是最好的,為什么不上報我們的材料?費仁強壓得愈兇,白盛的反彈可能愈大。白盛就極有可能將自己寫的材料直接送到縣上有關領導的案頭上。
畢竟,在發展區鄉工業的問題上,雖然說是黨委在主導,但政府卻是真正的當事人,白盛如此做,也是站得住理的。當然,關鍵的是趙無極拿出的東西過硬才行。
只是,無論是費仁強還是白盛,都沒想到趙無極會拿出一個讓他們也不得不慎重對待的材料!因為材料上反應的那些問題,是傻瓜也能看明白,如果不注意處理,這企業就可能會成為一個負擔,一個爛攤子!
這就是先知先覺的優勢。華夏的這段歷史,被稱為“摸著石頭過河”的歷史,但因為重生者的到來,就有可能避免一些失誤。
不過,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趙無極也不能保證。
星期三這天,趙無極在縣城的事情辦得非常順利。原因自然是趙無極作為大學畢業生,主動申請到本縣最邊遠的鳳山鄉工作,已經傳遍了縣城機關。當然,僅憑這一點還不足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重要的是他的父親,副縣長趙德正同志。今年,盧江縣正科級以上干部子女,壓根就沒一個大學畢業生,趙無極作為副縣長的公子,全縣的單位隨便選,可他卻選了最邊遠的鳳山鄉,這就是一個新聞點了。
“啊,你就是趙無極啊!”這些機關干部看到趙無極拿著鳳山鄉的介紹信,語氣十分統一,一方面安排人給趙無極找資料,另一方面熱情地給趙無極泡茶。一些與趙無極父親關系較好的局領導,還以長輩的口吻給趙無極介紹一些人生的經驗等等。
拿到這些材料,趙無極心中就完全有底了。當天晚上就利用系統的時間比例,花了50個小時10點積分,就拿出了洋洋灑灑的長達24000字的《鳳山鄉工業發展可行性報告(草案)》。
其中在“可建企業”一項,趙無極根據鳳山和附近區鄉優勢,列舉了6個企業名錄:根雕木藝廠、竹編工藝廠、精品鹵料廠、食品加工廠、工藝布鞋廠、山珍制品廠。剛好符合費仁強在干部大會上提出的企業數量。如果加上農機修理廠、中藥材加工廠、榨油廠、鳳山酒廠的話,鳳山的鄉鎮企業總數竟然主達11家。只是,這些企業到底能給鳳山帶來什么,還是個未知數。
趙無極之所以列舉出上述6個企業,是因為他在老爸趙德正的書房里找到一篇資料,那上面說,鳳山的根雕技藝和竹編技藝,抗戰時期曾經被政府作為禮品送給陳納德的飛虎隊,建國后,那些精致的根雕木藝以及竹編,缺少了消費市場,于是讓位給了農具生產和日常家俱。
趙無極自己也記得,范東明就講過,鳳山木匠的手藝在盧江縣都很有名,而那些阿婆用篾片編織的東西很好看。對此,趙無極到是沒深入了解過,但鳳山趕場時那些菜籃、簸箕、撮箕、篩子等竹編制品確實比其他地方的東西更加漂亮,趙無極當時就看到有商人在街角大量收購,運向他處銷售。
至于精品鹵料廠,則是源于趙無極前世的生活記憶,一包小小的鹵料,五香粉什么的,價格比同樣一包中藥貴多了,而鳳山本就有相當豐富的中藥材資源。趙無極覺得,一個精品鹵料廠,比一個中藥材加工廠更來錢一些;道理最簡單啊,這個時代吃中藥的都是病人和窮人,而吃得起鹵菜的都是有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