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平同志臨時有事,不能接待你們。剛才的三個條件,你們好好考慮吧。”趙永明說完,便帶著梓州談判代表“強硬”地離開了會場,丟下了一群黑著臉倭人。
而就在這一天,在倭國議會的板田大郎也不好過。早晨上班之時,他就得到手下報告,昨日晚間,倭國在華夏高層收買的兩名官員落馬,另有一名對倭國極為友好的學者被華夏檢察部門給帶走了。
雖然兩名官員與板田大郎的“和平亞洲”并沒有關系,但兩名官員出手的情報,特別是華夏高層的政治政策動態,對板田大郎的“和平亞洲”幫助卻最大。
那名對倭國極為友好的學者,則是板田大郎在一次國際會議上結識的朋友了。這位學者,這幾年在華夏國內,發表了很多有利于華倭友好的言論,是倭國在華夏的鐵桿朋友之一。
難道,華夏發現了什么?板田大郎猜測道。
華夏確實發現了一點東西,但卻不足以找板田大郎的麻煩,最大的作用不外就是引起了華夏方面的警覺罷了。
但是,到了這天晚上,板田次郎打回國的電話,卻讓玩政治出身的敏銳地認識到,他們兩兄弟玩火玩得有些過了,華夏方面向他們發出了警告。因
為,那么多對倭國表示友好的學者,都沒有被檢察機關請去喝茶,為什么獨獨與自己關系友好的那位學者卻出了問題。
想到這里,板田大郎不自覺地渾身冒出了冷汗。
板田大郞是玩政治的人。但玩政治的人,并不是一個人在玩,而是要有配合,大家玩得才有樂趣。譬如板田大郎,雖然是倭國議會國際部副部長,但他實際上分管的就是亞洲事務委員會,這是倭國議會致力于亞洲友好,發展對外關系的一個組織,這是公開身份。至于“和平亞洲”的一些想法、做法,當然是暗地里操縱的,畢竟,那個組織的目的上不得臺面。
作為亞洲事務委員會主席,板田大郎非常清楚華夏在亞洲甚至在全部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如果他的作為惹惱了華夏,那么,板田大郞的政治生命就有可能結束了。
這個道理很簡單,譬如一個外交部官員,負責米國事務,可米國卻處處針對這個外交官員的外交行為,進行反制,要么唱反調,要么另提主張。那么,這個官員在國內還能穩坐官位?
也就是說,板田要在亞洲事務委員會主席的位置上坐得穩當,必須要有華夏方的配合,板田提出一個主張,華夏與倭國進行熱烈討論,大家討價還價,各取所需,進而推進工作,成就自己的政績。
對于板田次郎而言,華夏考察投資之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如果他此次在華夏談崩了,那么三石株式會社勢必會對板田產生看法,甚至影響到他的前途。
按商業談判的一般情形,三石板式會社既然派出了考察團,那是基本上確定了要在華夏西部建一個合資的汽配廠,這個必須要成功,這是硬性規定。當然,考察地確實不太適合建廠那又另當別論。
而在這種考察活動中,板田能夠發揮的空間就是盡可能為三石爭取利益,但前提是要把這個事情談成。
當然,對于三石來說,此時在梓州建廠條件并不太好,另擇地方建廠才最符合三石的利益。三石的經濟師和工程師的看法無疑能夠洗脫板田次郎工作不力的嫌疑。
但是,板田次郎節外生枝,不但把他哥哥板田大郎牽涉進來,還惹到了一個妖孽般的人物趙無極,這事情就戲劇化了。
趙無極提出那三個條件后,并沒有離開梓州,而是應柳伯益之安排和何克禮之邀請擔任這次對倭談判的“顧問”,在幕后出謀劃策。
因為梓州或者西川希望留下三石株式會社的這筆投資。
趙無極能顧什么“問”?趙無極其實對這些也不太懂。但是,他有一個逆天的系統,因此,他動用“人肉搜索引擎”花了1點積分就查清了板田次郎的所有事情,同時,再花了1點積分又查清了板田大郎的所有事情,進而追蹤到了板田大郎那位隱藏在華夏內部的朋友。
于是,趙無極便制定了這一招“打草驚蛇”之計。當然,要達到這個“打草驚蛇”的效果,自然得有省委書記柳伯益,以及更高層面的配合。
雖然趙無極制定了這個“打草驚蛇”之計,但趙無極內心深處有一個想法卻沒有表達出來:那就是倭國所謂的政治人物,多數都是政治流氓,對付這種政治流氓,最好的手段就是你比他更流氓!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