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有所寄(求收藏,求追讀)
做實驗與做手術一樣,都需要格外嚴謹,需要做好做足鋪墊,控制好相關因素,避免差池。
甚至有些情況下,做實驗的變量控制,比臨床還要更加極端一些。
要做劃痕實驗,證明哪一種細胞寶寶跑得更快,可比造人時只負責一哆嗦,然后讓其自由發揮要難得多!
必須要等大家都做好、做足準備,把可能影響的變量因素全都控制好。
首先,肯定大家要一條線,劃痕的寬度要一樣。
必有所寄(求收藏,求追讀)
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期間,若是能夠把醫學基礎理論和專科基礎理論扎實起來,這才能夠是以后開始逐漸通過醫學基礎操作,去主刀的厚重知識儲備,遇到了意料之外的事情,才能處理。
否則你認知都不夠,你怎么去處理意外情況,不按照教科書生病的情況呢?
自然,這個過程,也不只有方子業在做,洛聽竹以及鄧勇教授組,目前博士一年級的師兄,嚴志名也在做。
洛聽竹和嚴志名,都即將接任跟班住院總,而雖是跟班總,其實就是鄧勇教授組的住院總,分管組內的一切事宜,是需要挑起大梁的。
而后就是往練功房里面鉆。
……
時間如水,一晃又是三日過去。
周五的手術日,孫紹青師兄還是占用了手術資源,使得方子業的周五薅學識點計劃泡湯,只能通過閱讀和泡練功房,獲得可憐的幾點學識點。
上次加點x線閱片術后,方子業的學識點,目前還沒突破兩位數。
方子業也知道,多提升理論和診斷能力更好,可學識點根本不夠用,一周有兩個手術日,一個門診日,你就說是提升專業操作能力更好,還是ct以及核磁的閱片水平更好吧。
萬一能夠讓自己切個大的病損啥的,到時候自己上不了臺面,那豈不是錯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