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滑頭(求收藏,求追讀)
“阿姨,您這樣的情況啊,屬于也是慢性炎癥,不過這樣的炎癥,不是感染,也不是骨性關節炎,而是創傷性關節炎,您看啊,您之前骨折過,您也沒給我說。”方子業對一個中年婦女這么說著話。
“我哪里骨折過哦?醫生你別嚇我啊。”中年婦女自己都不解。
然而,此刻,中年婦女的老公倒是想起了一件事:“媽不是說你三四歲的時候不是骨折過么?難道是這時候留下來的后遺癥?”
骨折與否,愈合之后,患者自己不提,查體是查不出來的。
但是x線平片,會留下蛛絲馬跡。
可這需要一定的閱片功力才看得出來,且一般的創傷外科醫生,沒有歲月和經驗的堆積,看的片子和理論不夠強的情況下,都是看不到的。
“啊?”中年婦女一愣。
方子業就指出來說:“您看啊,片子是你自己的,成像的是你骨質的情況,您這里的骨髓質線條凌亂,肯定骨折過,正常人的骨小梁線條,是非常平滑的。”
“不一定是這一次骨折的關系,也可能是后續的慢性磨損,您不是還在工地里干活么……”
“這樣的情況下,最好的治療就是多休息,即便不能完全休息,也要注意,不然的話,就是在透支身體,以后就得開刀了。”方子業慢慢說著……
病人一走,方子業瞬間看到了面板上的學識點跳動。
“學識點+1!”
也是非常不錯的收獲。看來多提升診斷能力,也是獲得學識點的一種途徑,就是比實驗室里面的獲取速度,稍微慢了點,以后要注意平衡。
“你剛剛,真的看到了創傷性關節炎?”
“這可是指間關節啊?”袁威宏看著方子業的眼睛微微一瞇,應該是在興奮,便如此追問。
看片子到底有什么水平,袁威宏這樣的主治醫師,是有發言權的。
一般人,能夠把影像科的報告在平片上找到,就算是入門了。
再進一步,比如說方子業這樣的創傷外科專業型研究生,能夠看到一部分影像科醫生看不見的小損傷,就算是有一點功力了。
而袁威宏這樣的資深醫師,則是完全只是拿影像科醫生的報告當作參考,全部依靠自己讀片水平來進行閱讀,提取關鍵要點。
而這中間,對解剖學以及細微解剖的把控,一般的博士可都做不到。
科室里,目前也就只有孫紹青,還有劉正鈞這兩個博士三年級的,勉強可以達到這樣的水平,另一個博士三年級的戴銀生,都還稍微差了點。
“師父,您上次不是教過我嗎?”方子業這般回。
暗示您教得好。
“扯犢子,你拿我當外行啊?”
“脛骨平臺關節炎和指間關節炎能一樣嗎?你不是自己真正透徹和理解了,能融會貫通?”
“理論水平和閱片能力,其實是肉眼不能見的,需要的就是靠自己去融會貫通,慢慢打磨,比操作還要難琢磨。”袁威宏的目光在方子業身上上下閃爍。
這個學生的臨床資質,如今在一馬平川,徹底放下很多壓力后,仿佛精進快速得有點不像話了啊?
碩士三年級就有這樣的水平,如果再這么精進下去,自己這個老師還管不管得住?
(請)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