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到了京師顧閑才發現自己居然沒有忘記,走過一個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街頭,他總會冷不丁地想起那些人、那些話、那些事。
顧閑聽過太多無能為力的發泄與慟哭,只覺得自己記性何必這么好!那么多有志之士都改變不了的事情,他難道改變得了?
想開點,距離崇禎皇帝上吊都還有七八十年呢。
還是想想哪里能做烤鴨吧。
要說誰對城里最熟,那肯定得是馬夫和轎夫了,顧閑只跟他們閑聊了一會,就打聽到了不少自己想知道的事情。
他揮別新交的馬夫朋友,前往新的目的地——法華寺。
據傳法華寺早些年是由宮中太監捐建的,太監這種“無根之人”,即便衣錦還鄉也容易被人瞧不起,所以資產豐厚的大太監會考慮“以寺為家”——整個寺都是自己的,住起來自然更舒心。
近來法華寺里有個負責烤鴨的僧人很有名,這位烤鴨和尚一開始是沒打算做這個生意的,抵不過有太多人自帶肥鴨跑過去求對方幫忙烤,一來二去名氣就傳開了。
如今法華寺每逢初一十五寺里烤鴨飄香,大家會被吸引去寺里燒柱香或者捐些香火錢,順便燒得一只或者半只烤鴨回家加餐。
顧閑對和尚烤鴨接受良好,他大搖大擺地晃蕩到法華寺,找個小沙彌稍微那么一打聽,直奔那位烤鴨大師的住處。
對于這種有獨門手藝的前輩,顧閑都是很想拜訪的,至少吳縣那一帶做菜好吃的人他都結交了個遍。有的同行見他年紀小,不想理他,他也不惱,樂呵呵地找別人去。
(請)
4
有緣自會吃上,沒緣分且耐心等待!
顧閑抱著這樣的想法尋到烤鴨和尚那邊,卻發現人家有客人,兩人正坐在庭院中邊下棋邊聊天呢。
那光頭的嘴巴上長了顆痣,聽老一輩的人說唇上長痣,天生就饞,絕對是烤鴨和尚無疑。
而對面的中年文士約莫四十出頭,眼底一圈烏青,瞧著像是大病初愈且沒休息好,身體虛得很。不過長相是頗為周正的,瞧著有點像他們江南那一帶的人。
莫非是老鄉?
這叫什么?這叫他鄉遇故知!
顧閑心中大定,樂滋滋地湊過去看棋,不時發出“好棋”“妙哇”的驚嘆或者跟著人家作出冥思苦想狀,引得那烤鴨和尚與中年文士都忍不住多看了他兩眼。
見顧閑長得眉清目朗,顯見是家中養得極好的孩子,那烤鴨和尚笑著問:“你這小孩一個人怎么跑到寺里來了?這里可沒什么好玩的?!?/p>
顧閑說:“我聽說你烤的烤鴨很好吃,想來看看是不是!”
烤鴨和尚早習慣了有人找上門,這天子腳下遍地都是達官貴人,他一個窮和尚誰都得罪不起,只能定個初一十五給寺里添點香火。
人只要有那么一點用處,日子就可以舒服起來。這不,他都不用干那些沒完沒了的雜活了,還有空閑和朋友下棋。
烤鴨和尚說:“你也想預訂烤鴨?”
顧閑說:“不是,我來京師路上買了只漕鴨,想找地方把它烤了。聽說你這兒逢初一十五才烤,平時肯定有閑著的爐子對不對?可以借我用用嗎?”
烤鴨和尚:“……”
對面的中年文士本來心情沉郁,聽到這話都忍不住笑了起來,又多看了顧閑兩眼。他開口問道:“你也是蘇州人?”
顧閑聽到個“也”字,就知道自己是真遇到老鄉了。他馬上給兩人自我介紹,說自己剛從蘇州來探望姐夫,買了只鴨準備烤給姐夫嘗嘗,誰知道姐夫家烤不了!
中年文士:“………”
在這寸土寸金的京師能有地方落腳都不錯了,你以為能像江南那些豪商大賈那樣占地千里,什么都往自己園子里扒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