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么成功收獲了自己在京師的第一位朋友。
眼看太陽都快下山了,顧閑才想起自己還得去投奔便宜姐夫,趕忙收拾收拾直奔張府。他緊趕慢趕,正好趕在張居正回府前抵達人家大門口。
顧閑剛放下東西準備敲門呢,就看到個中年文官從另一邊走來。那人蓄著長須,眉目俊逸,只是氣質有些冷峻,隱隱已有了不怒自威的氣勢。
很符合爹娘給他講的便宜姐夫長相!
眼瞅著對方確實是往張府這邊走的,顧閑兩眼一亮。他背著鍋跑到對方面前,有點緊張地搓了搓手,朝張居正自我介紹:“姐夫,我是你失散多年的小舅子,這次特地來京城看看咱外甥……”
張居正:?!
讓兒子跑女婿家蹭吃蹭喝這種事,顧家爹娘壓根不好意思說出口,竟是沒給張居正捎個信。
以至于平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張居正都有點兒措手不及。
不是,你怎么跑京師來了?
還有你背上那圓溜溜的鐵鍋是怎么回事?!
張居正當然知道顧閑這個小舅子。
妻子去世那年岳母得到消息后受刺激昏厥過去,找大夫一看才知曉懷了個小子。當時岳母年紀也不算小了,差點就沒保住這孩子。
等小舅子出生后岳父給他取了個“閑”字為名,盼著他往后能當個富貴閑人,別有那么多坎坷。
這些都是張居正從信里知道的。
這些年他忙于仕途,一直沒機會親自去看望岳父岳母,自然也沒見過這位比自己小了二十多歲的小舅子。
不管怎么樣,顧閑到底算是自家孩子的舅舅,張居正向來不茍言笑的臉上都多了幾分和煦:“原來是閑哥兒,進屋再說吧。”
顧閑歡喜地拎起地上兩麻袋,邊跟在張居正身后往里走邊跟他介紹麻袋里裝的是什么。
特別是那只從麻袋里探出個腦袋來透氣的大白鴨。
“這可是吃漕運糧米長大的肥鴨,聽說是專供京師大酒樓做烤鴨用的,我軟磨硬泡才勻我一只。要是不好吃,我得去找他算賬!對了,姐夫你府里有地方做烤鴨嗎?”
張居正:“……”
他想知道誰家里可以做烤鴨。
顧閑何等機敏,一下子在張居正的沉默里得到了答案。他立刻說道:“不要緊,先養兩天,等我出去尋摸尋摸,瞧瞧能不能蹭個燜爐來烤。實在不行,做姜絲燜鴨也不錯,這個季節最適合吃了?!?/p>
爹娘說過,剛見面一定要給姐夫留個好印象,他可不能嫌棄姐夫家里沒有烤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