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也不喜歡請太多傭人在家里,家中有私廚,母親卻也經常煲湯給我喝。”
“同樣的材料,同樣的步驟,她做的在我心里,永遠是別人模仿不來的味道。”
周景行從小就生活在錦衣玉食的環境里,家世顯赫,父母在商政兩界都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與人們想象中那種盛氣凌人的豪門不同,他的父母向來行事低調,不擺架子,不苛待人,連對傭人都以禮相待。
貴而不顯,富而不奢。也養成周景行溫柔克制的習慣。
說到這里,周景行的眼底浮現短暫的陰翳。
秋榕榕的父母毀了他本該擁有的幸福生活,她現在所遭遇的一切都是贖罪。
不知道不能作為脫罪的理由。
畢竟當年,他也是無辜地看著那場火勢逐漸變大,燒毀一切他所在意的東西。
周景行留下秋榕榕,不是因為他變得更在乎她,想要和她化干戈為玉帛,而是因為她身上,還有他沒能得到的東西。
一是芯片的線索。
二是,他還沒能真正地摧折她的靈魂。
未完成心態作祟,讓周景行覺得她不能就這么死去,他想看到她徹底破碎的模樣,想把那雙充滿希望的眼睛變成一灘死水。
若只是一槍斃命,只會留下滿盤殘局和無解的執念。
所以他一拖再拖,又是接近又是傷害。
周景行陪伴了秋榕榕大約半個月左右也沒有尋找到蛛絲馬跡。
秋榕榕很坦然。
她沒有刻意隱藏過去。
那些和父母相處的細節,遙遠到已經叫不出來名字的朋友,只要周景行問,她都會和他說。
他越是了解她,越是能夠透過重重的歲月看見曾經健康光鮮秋榕榕。
而現在,她是雪地里開敗的花,只殘留著一絲余香,她不避諱自己的傷痕,也不掩飾自己枯萎的部分,把自己攤開,任由他一頁頁翻讀。
他讀到童年陽光燦爛的一頁,也讀到青春期悸動心思的一頁,讀到她被疼愛時的張揚,也讀到她失去所有后的沉默。
她就這樣淡然地將自己交還給命運。
順勢而為。
“我的爸爸媽媽在每年七月半的時候都會回山里燒紙錢,城里現在不給燒了,只能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