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共助合作社成功了,安置流民絕對不是問題,并且,還能促進我們玉龍三村未來的發展。
要不了幾年,怕是我們這三村就會成為整個平陽縣最富裕的地方!”
李辰說道。
“同意!”
“我也同意!”
所有人都聽得心潮澎湃,全都舉手同意,甚至叫起好來。
“既然如此,各位便都回村去,召集村民共同商議。
明日上午,我們再議!”
李辰道。
“好!”
一群人轟然響應,立馬散去,回村組織村民議事了。
“徐叔,你陪我去地里走一走,看看是怎么回事。我想知道產量為什么這么低。”
李辰說道。
“行。”徐江點頭。
兩個人去了地里。
玉龍河三村,確實是老天寵愛的偏得之地。
其他的依山之地,周圍都是石頭,土地也很貧瘠,根本沒多少地。
可玉龍河三村雖然緊挨著太白山,但沿河卻是一片沖擊小平原,土地平整肥沃,都是古老河床流淌改道后留下來的老河套地。
并且,土地基本都是一大片一大片連成片的,平坦地延展開去,十分適合大規模灌溉或者是大型機械化作業——當然,這是以后世的眼光來看的。
現在還不存在機械化,水利工程水平也極為低下。
雖然李辰上一世并不是農業專家,但搞財團做礦山的時候不可避免的也要承擔社會責任做些地方上的農業龍頭企業,對農業方面的問題還是很了解的。
只是在地里走了一圈兒,李辰便明確地判定,產量低下跟耕地模式有一定關系,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肥!
缺大肥!
“徐叔,你們種地時都上什么肥料?”
李辰蹲在一株小麥旁邊,邊伸手摸著麥葉,邊轉頭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