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流民不一樣啊,他們連地也沒有,能干什么?如果做工的話,現在就是有限的那些崗位罷了,根本不夠啊。”
“就是啊,雖然官府是按照一人一天四兩糧算的,可四兩糧,人都餓得走不動路,什么都干不了,那可真是干養著了。
但如果招他們做工,咱們的老百姓肯定不能干,因為這可是沖擊到他們的飯碗,本地人和流民之間一定會起矛盾的。
到時候鬧起來可就麻煩了。”
那些村老們憂心忡忡地道。
李辰只是聽著,神色不動。
村老們對未來的擔憂他理解,不過,就算再難,流民也必須收。
有人,才是未來發展的基礎,更何況,他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大批的流民凍餓而死。
“咱們三村加在一起,有一千坰地,兩個月后,麥子就能下來了。今年雖然還是干旱,好歹能引玉龍河水澆灌了,一坰(十畝)打一千斤應該是沒問題的。
這樣的話,咱們至少還能產出一百萬斤糧食。
以前咱們要交皇糧抵稅,但現在有錢了,可以不用交皇糧了,直接交錢抵糧納稅就可以了。
一人一天一斤糧的話,也足夠那些流民還有咱們三個村吃的了,有些富余的糧食還可以養些家畜。
并且,官府還給咱們一次性的十萬斤糧食嘛。
大伙兒在辰哥這里做工,雖然沒有余糧,但能攢下錢,如果都買糧的話,也能挺得過去,”
徐江掰著手指頭開始算賬,替李辰解釋道。
“嗯?等等,徐大叔,咱們現在糧食產量這么低的嗎?畝產才一百斤?”
正認真聽著的李辰一怔問道。
“啊?辰哥兒,你怕是忘了吧?咱們這里一直是這樣的啊,好年頭畝產也就一百三十斤,像現在這年頭,也就一百斤左右,一坰地也就一千斤罷了。
咱們這地,還算是好的呢,都是黑土地。放在有些貧瘠的土地,產量更低,畝產才七八十斤,一袋子就能裝走。”
徐江道。
李辰點了點頭,有些奇怪,這畝產好像太低了些。
放在后世,東北這樣的黑土地,小麥至少也是八百斤起步,最高畝產超過一千五百斤,現在才一百斤?
這也相差太多了。
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