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用三天,才兩天的時間,所有人就一起動手,嚴格按照李辰的要求,將復合肥全都下到了田里去。
現在是孕穗期,正是莊稼狂長的時候,肥料一上來,會最大限度地增加顆粒。
至于能有多大的效果,也只能等著孕穗期結束,灌漿期的時候再上一遍肥。
那個時候,就是定產量的時候了。
但李辰想著的,卻并不是肥料僅僅自用。
任何時代,糧食生產都是大事,糧食當然越多越好。
如果僅是用來自用,效果有限。
所以,李辰準備將肥料全面推廣出去,只有人能用,平陽縣能增產,別的不說,以后他買糧食就方便得多了。
況且,賣肥料還能賺錢,又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共助合作社僅用半個時辰研究了一下這件事情便定了下來,由共助合作社專門組織那些頭腦靈活、會做生意的人,由李辰出馬車,將肥料運出去,在周邊推銷。
并且,實行提成制,一袋肥料五十斤三十文錢,誰賣出去一袋就可以提成三文錢,多勞多得。
賣肥料剩下的錢,李辰與合作社五五分成,他也得回回血,不能完全義務付出奉獻。
平陽縣周圍有將近八萬坰地,真要用起來,那肥料可多了去了,兩三千萬斤的肥料都不夠的。
不過李辰現在正在加快速度制肥,他相信,只要老百姓看到成果,毫無疑問,一定會買他的肥料的。
第二天,村子里車子就絡繹不絕地出去了,玉龍河貨郎開始四處推銷起肥料來。
至于能賣多少,百姓認不認可,那就全靠那些貨郎的一張嘴了。
……
平陽縣。
林氏鹽業。
李辰站在鹽鋪的二樓上,負手向下望過去。
下方對面臨街處,新開了一家規模極大的布店,不過那店的名稱倒是有趣,叫做“林李布莊”。
別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林辰倒是清楚。
分明就是林靈兒用兩個人的姓氏合在一起成立的這個布莊子。
至于布料,當然是李辰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