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賽觀察
香港,中環,「全球數據」總部。
第二天,「數據撲克錦標賽」決賽如期舉行。
逸風早早來到了b賽現場,這次他不是作為參賽者,而是作為觀察者和顧問。馬克威爾森親自迎接了他,帶他來到了一個特殊的觀察室。
「這是我們的觀察室,」馬克介紹道,「從這里,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b賽桌的情況,同時也可以通過這些監控螢幕,查看每位玩家的數據終端和分析結果?!?/p>
逸風環顧四周,觀察室配備了多個高清監控螢幕,每個螢幕都連接到一個b賽桌,顯示著桌面情況、玩家表情和數據終端的內容。同時,還有一個大型的中央螢幕,顯示著整個b賽的進程和數據分析。
「這些數據是實時收集和分析的嗎?」逸風問道,指著中央螢幕上的各種圖表和數據。
「是的,」馬克確認道,「神經網絡正在實時收集和分析所有b賽數據,包括玩家的決策、牌局發展、勝率變化等。這些數據將幫助我們評估和改進我們的系統和算法。」
「有趣,」逸風評價道,「這樣的話,你們不僅可以分析和評估玩家的表現,還可以分析和評估神經網絡本身的表現和效果。」
「正是如此,」馬克贊賞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像你這樣的專業人士,幫助我們從人類專家的角度,評估和反饋我們的系統和算法的表現和效果?!?/p>
「決賽的規則和昨天有什麼不同嗎?」逸風問道。
「基本規則相同,」馬克解釋道,「但有一些小的調整和變化。首先,決賽只有四位玩家:麥克福斯特、羅伯特陳、伊凡彼得羅夫和山田健一?!?/p>
「等等,」逸風疑惑地問道,「山田健一不是昨天被淘汰了嗎?」
「是的,」馬克確認道,「但我們邀請他作為特別嘉賓參加決賽,因為我們希望測試神經網絡在面對不同風格和策略的玩家時的表現和適應能力?!?/p>
「明白了,」逸風點頭,「還有其他的變化嗎?」
「是的,」馬克繼續解釋道,「決賽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傳統的德州撲克,每人使用自己的數據終端;第二階段是盲目撲克,玩家將看不到自己的底牌,只能通過數據終端的分析和建議做出決策;第三階段是團隊撲克,玩家將分成兩隊,每隊兩人,共享數據終端和決策。」
「這些變化確實增加了b賽的復雜x和挑戰x,」逸風評價道,「特別是盲目撲克和團隊撲克,將測試玩家對數據終端的依賴和信任程度,以及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
「正是如此,」馬克確認道,「這也是我們這次b賽的主要目的之一:測試和評估我們的技術在不同情境和條件下的表現和效果。」
「b賽即將開始,」馬克說道,「請隨時提供你的觀察和建議。」
「我會的,」逸風承諾道,「謝謝你的邀請和信任。」
b賽開始了,四位玩家坐在了一張特制的撲克桌前,每人面前都有一個數據終端。第一階段是傳統的德州撲克,規則和昨天相同。
逸風仔細觀察著每位玩家的表現和策略,特別是他們如何運用數據終端的分析和建議。他注意到,麥克福斯特非常依賴數據終端的建議,幾乎每次都按照建議行動;羅伯特陳則更多地依賴自己的判斷和經驗,有時會忽略數據終端的建議;伊凡彼得羅夫采用了一種混合策略,在不同的情況下使用不同的策略;山田健一則非常保守,只在有強牌時才下注,即使數據終端建議他可以更加激進。
在一局關鍵的牌局中,麥克福斯特手持一對k,公共牌是一張a、一張q和一張j,形成了一對k。
「第二輪下注,」虛擬荷官宣布道,「從麥克先生開始。」
麥克的數據終端顯示出了詳細的分析:「當前牌力:一對k,中等強度的牌。當前勝率:423。潛在威脅:對手可能持有a,形成更高的一對;或者持有k-10,形成順子。建議策略:謹慎下注,約為底池的13-12。」
「我下注一萬,」麥克宣布道,這與數據終端的建議一致。
伊凡彼得羅夫思考了一會兒,然後說:「我加注到三萬?!?/p>
山田健一立即棄牌。
羅伯特陳思考了很久,然後說:「我跟注?!?/p>
麥克再次查看了自己的數據終端,它更新了分析:「對手的加注表明他可能有很強的牌,例如一對a或者順子。當前勝率下降到357。建議策略:謹慎跟注,或者考慮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