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司馬錯的計劃,令秦國在地利上占據絕對優勢,秦惠文王都有一些懷疑司馬錯的用心了。
秦國和楚國構難,只會讓齊國獲利。
要知道楚國除了和秦國接壤外,也是和齊國接壤,為什么之前楚國剛剛打完齊國,突然就和齊國結盟,把目光瞄準了秦國,都是因為秦國吞并巴蜀的緣故。
如果不是齊國吞并了燕國,恐怕秦楚于中之戰會一直從去年打到今年,都不一定會有結果。
張儀見秦惠文王有所意動,繼續道:“大王,秦楚短時間內難以分出勝負,繼續和楚國相互對峙,只會讓秦楚兩國陷入兩敗俱傷的境地。”
“況且微臣以為,爭霸天下之道,應該先易后難,結眾弱以敵一強。如今因為齊國的關系,三晉和燕國已經和我們秦國結盟,只需我們秦國合三晉之力出兵攻打齊國,就可以將燕國從齊國的手中解救出來。”
“到時,秦國憑借戰勝齊國威勢,效仿昔日齊桓公的舊事,找一個借口,聯合三晉燕國,興兵伐楚,必能一戰而勝。如此,齊弱楚削,秦國一國獨大,則霸業可成。”
秦惠文王被張儀說的精神一震,待聽到霸業可成,眼睛不由一亮,情不自禁的點點頭。帝業的道路太過遙遠,秦王自己就連帝業的大門都沒有摸到,而霸業則不然,秦國此時已經進入霸業的大門,即將擇取這顆即將成熟的果實。
司馬錯搖了搖頭,出言道:“大王,相國所言雖然有理,但是卻需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楚國同樣也需要出兵伐齊,否則即便是讓出巴國,也未必能保證楚國不生出異心。”
“齊國是當今天下的大國,我們秦國勞師遠征齊國,即便是有三晉相助,面對以逸待勞的齊國,也必須全力以赴才行。否則,出征的軍隊太少,難以對齊國形成壓力。”
“一旦我們五國出兵伐齊,而楚國按兵不動,要是楚國有什么異樣的想法,那就是危險了。”
“之前我們秦國沒有奪取巴蜀之前,楚國就對南鄭虎視眈眈,現在我們秦國奪取巴蜀后,這種情況更加嚴重。要是楚國見我們秦國國內空虛,出兵偷襲南鄭或者從巴國出兵偷襲蜀國,這不可不防。”
秦惠文王贊同道:“相國言之有理,伐齊勢在必行,但是客卿所言也不無道理,楚國和我們秦國講和后,卻按兵不動在一旁觀望,寡人深為憂之。”
對于秦王的憂慮,或者說是目前秦國上下都有這樣的憂慮,害怕楚國在秦國和齊國大戰期間,出兵偷襲。
張儀眼珠子一轉,笑道:“大王,此事易爾。”
秦惠文王看著張儀道:“相國有何對策?”
張儀答道:“大王,如今我們秦國還沒有讓出巴國,但是楚國已經和齊國絕交了。雖然伐齊一事,我們秦國比楚國心急,但是楚國得到巴國的心思卻更加心切。”
“所以只要我們派人給楚國傳遞一個信息,說我們秦國有意讓出巴國,但是心中還有一個疑慮,那就是楚國是否真的要和齊國絕交,楚國如今和齊國絕交的誠意還不夠。”
“若是楚國能將軍隊調往東方和齊國對峙,那么秦國欣喜之下,必然會將巴國讓給楚國。”
秦惠文王同意道:“相國此言可以一試,就說若是楚國同樣出兵伐齊,寡人何吝巴國。”
張儀從秦宮歸來后不久,門客馮喜快步走過來道:“君上,剛剛從楚國得到的消息,楚國令尹昭陽已死,楚王欲廢肉刑。”
張儀聞之愕然。
魏國大梁。
楚王因為魏美人的緣故而修改肉刑的消息,經過無數人口耳相傳,越發夸張了,一時間傳得沸沸揚揚,以極快的速度傳到魏襄王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