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虎臉色一僵,眼神閃爍。
朱雀門血書震動太大,陛下震怒之余,也尚未有明旨處置江燼璃。他確實有私心,想趁亂拿下這個屢次壞事的女人,但此刻被當眾點破,尤其那句“殺人滅口”,讓他心頭一悸。
“休得胡言!本將奉命行事!”趙虎色厲內荏。
“奉命?奉誰的命?可有明旨文書?”江燼璃步步緊逼,毫不退縮,“若無旨意,便請讓開!延誤圣聽,這責任,你趙統領擔待不起!”
她不再看趙虎,目光越過森嚴的禁軍,投向那幽深的宮門,朗聲道:“金漆閣掌脈大匠江燼璃,有要事面圣,呈獻關乎國本、可證六皇子清白的鐵證!懇請通傳!”
聲音清越,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在宮門前回蕩。
守門的太監和侍衛面面相覷,最終,一個品階較高的內侍猶豫了一下,還是轉身匆匆向宮內跑去。
趙虎臉色鐵青,卻也不敢再強行阻攔,只能惡狠狠地盯著江燼璃。
時間在壓抑的等待中流逝。宮墻投下巨大的陰影,將江燼璃單薄的身影籠罩。她站得筆直,如同一桿插在宮門前的標槍,任憑周遭目光如刀。
終于,內侍小跑著回來,尖聲道:“陛下口諭,宣——金漆閣江燼璃,乾元殿覲見!”
沉重的宮門,在江燼璃面前,緩緩開啟了一條縫隙。她深吸一口氣,挺直脊背,邁步走了進去。那扇門在她身后轟然關閉,隔絕外面的世界,也隔絕退路。
乾元殿內,氣氛凝重得幾乎能滴出水來。巨大的蟠龍金柱撐起高闊的穹頂,卻只讓人覺得壓抑窒息。
御座之上,身著明黃龍袍的天啟帝面色陰沉,眼底翻涌著驚怒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他身側侍立著幾位重臣,包括老謀深算的朱清宛之父:丞相朱琮,兵部尚書等人,個個眼觀鼻鼻觀心,氣氛肅殺。
大殿中央,蕭執竟也在!
他顯然是被強行從病榻上“請”來的。臉色比在水榭吐血時更加蒼白透明,毫無血色,嘴唇泛著淡淡的青紫。玄色親王常服裹著他明顯清減許多的身軀,更顯單薄。
他靠坐在一張臨時搬來的圈椅中,胸口微微起伏,氣息不穩,額角滲出細密的冷汗,顯然是重傷未愈又強行移動所致。兩名太醫垂手侍立在他身后不遠處,神情緊張。
即便如此狼狽虛弱,他的脊背依舊挺得筆直,眼神平靜無波,迎接著御座上投來的審視目光,以及周圍那些或明或暗的懷疑與幸災樂禍。
當江燼璃踏入大殿的那一刻,所有的目光,如同冰冷的箭矢,瞬間聚焦在她身上。有探究,有鄙夷,有毫不掩飾的敵意。
“罪奴江燼璃,叩見陛下。”江燼璃依禮下拜,聲音清晰平穩。
“江燼璃!”天啟帝的聲音帶著雷霆余威,猛地砸下,
“朱雀門前,煽動匠奴,懸掛妖幡,聚眾鬧事!如今,城外匠籍軍嘩變攻城,口口聲聲尊你為‘大匠’!你還有何話說?!是否真如奏報所言,你與蕭執,暗中勾結,意圖不軌?!”
“父皇!”
蕭執強提一口氣,聲音沙啞虛弱,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朱雀門之事,兒臣可證!江燼璃懸掛《匠魂卷》,是為萬匠鳴冤,阻止守城軍屠戮無辜!
若非她當機立斷,此刻朱雀門下早已血流成河!城外嘩變,根源在軍餉拖欠、匠籍受壓,與江燼璃何干?與兒臣何干?這勾結謀逆之罪,兒臣,萬死不敢受!”
“不敢受?”丞相朱琮冷笑一聲,終于撕開了偽善的面具,上前一步,厲聲道,
“六殿下!水榭之中,你自導自演一出飲毒血印的好戲,構陷小女清宛!如今城外叛軍嘯聚,打著為你鳴冤、討還公道的旗號!
那朱雀門上的血書妖幡,字字句句控訴朝廷不公,矛頭直指中樞!更有人證指認,叛軍之中,流傳著以你蕭執之名簽發的密令!這樁樁件件,環環相扣,豈是‘不敢受’三字就能推脫的?!”
他轉向御座,痛心疾首:“陛下!六皇子身負監國之責,卻包藏禍心,勾結罪奴,煽動匠籍軍戶作亂!其心可誅!其行當誅!若不嚴懲,國將不國啊陛下!”他聲淚俱下,仿佛真是為國為民的忠臣。
“丞相所言極是!”兵部尚書立刻附和,眼神陰鷙地掃過蕭執和江燼璃,
“陛下!匠籍軍嘩變,攻城器械已備,情勢危急!當務之急,是拿下首惡,平息叛亂!臣請旨,即刻將六皇子蕭執、妖女江燼璃,打入天牢!梟首示眾,以安軍心,以平民憤!”
“請陛下圣裁!”又有幾名朱黨官員出列,齊聲附和。一時間,殿內群情洶洶,殺意凜然,矛頭直指圈椅中那虛弱的身影和跪在地上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