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的指揮中心內。
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分格顯示著銀行自助區那被暴力拆解的at殘骸、看守所墻體上那幾個觸目驚心的大洞。
以及秋風在不同監控片段下那張人畜無害的清瘦面孔。
這回的事,涉及太大,立即引起了市局的注意,已經不是一個轄區派出所能搞惦的了。
張隊站在屏幕前,感覺太陽穴的血管一直在跳。
一夜之間。
不,是短短十幾個小時之內。
這個名叫秋風的年輕人,已經從一起略顯荒誕的“搶劫未遂”案嫌疑人,急速升級為擁有極度危險破壞能力、并已成功實施重大盜竊的在逃要犯!
“昨天的‘大廳喊搶劫’還沒審出個所以然。
留置的手續都還沒辦齊全。
今天早上,好家伙,直接給我們來了個‘徒手拆at’!”
一位市局領導揉著眉心,語氣中充滿了難以置信的疲憊和火氣:“這效率,這‘業績’,真是讓我們臉上無光啊!”
壓力如同實質般壓在專案組每個人的肩上。
追究起來,從最初的接警處置到看守所的羈押環節,確實存在可以指摘的地方。
但現在不是追究內部責任的時候當。
務之急,是必須盡快將秋風抓捕歸案,防止他造成更大的破壞或引發社會恐慌。
“好在如今是天網時代。”
技術負責人指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據流,“我們已經鎖定了他的手機號碼,雖然現在處于關機狀態,但一旦開機就能立即定位。”
“同時,全城的電子眼都在進行人臉識別比對,分析他離開銀行后的行動軌跡。”
“只要他還在羊城,挖地三尺也要把他找出來!”
然而,羊城太大,人口太多,僅靠監控排查需要時間。
最快的突破口,往往在于人。
“社會關系查得怎么樣?”張隊問道。
一名負責情報梳理的民警立刻匯報:“根據他昨天在派出所自述的身份信息,以及我們初步排查,他在本市的社會關系極其簡單。”
“目前已知的,只有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