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張照片,是在那次驚心動魄的演習后拍的。
想起那次任務,陳巖至今心有余悸。
那是一次新型戰略導彈的首次實彈發射演習,意義重大。就在發射前十五分鐘,控制臺突然亮起紅燈,顯示一個關鍵的制導元件參數異常。
現場所有人都慌了,從北京緊急飛來的廠家總工程師帶著團隊排查了十分鐘,都找不到問題所在。
眼看發射窗口即將關閉,一旦錯過,整個演習就宣告失敗,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當時現場的總指揮,一位雷厲風行的少將,急得眼睛都紅了。
就在所有人都快要絕望的時候,當時還只是個四級軍士長的陳巖,壯著膽子向總指揮報告,說他判斷問題可能不出在元件本身,而是連接元件的一束微導線,因為低溫環境產生了肉眼無法察覺的金屬疲勞。
所有人都覺得他瘋了。總工程師更是當場呵斥他異想天開。
但那位少將總指揮,在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下,力排眾議,給了陳巖三分鐘。
陳巖就在所有人的注視下,用一個自制的簡易加熱器,對著那束比頭發絲還細的導線進行了短暫的加溫處理。
奇跡發生了。
控制臺上的紅燈,熄滅了!
導彈在發射窗口關閉前的最后一秒,成功點火,呼嘯著刺破蒼穹,精準命中萬里之外的目標!
那次之后,陳巖榮立一等功。但那個被他“救”了的導彈型號,以及那位總指揮的身份,他始終不知道。上級只是告訴他,此事涉及最高軍事機密,必須嚴守秘密,關于他個人的具體事跡,檔案會做技術性處理。
現在想來,那次任務確實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得到了最高的榮譽,卻也從此被“雪藏”。他的檔案變得異常“干凈”,干凈到后來的每一次提干評審,都顯得“功績平平”。
晚上,陳巖再次來到“望鄉臺”。
透過潛望鏡,他看到了一輪明月掛在深藍色的天鵝絨上。
還有不到兩個月,他就要離開這里了。
離開這片他奉獻了整個青春的地下世界,離開這些生死與共的戰友。
說不難過是假的,但人生,總是在得與失之間做出選擇。
他選擇了家庭,選擇了妻子和女兒。這個選擇,沒有對錯,只有無悔。
04
第二天上午,基地主任王建軍走進了政委辦公室。錢政委正在看一份思想動態報告,見王建軍進來,便放下了手里的文件。
“老王,看你這表情,還在為陳巖的事煩心?”錢政委給他倒了杯水。
王建軍接過水杯,重重地放在桌上:“老錢,你看看這個。”他把一份剛從檔案室調出來的加密文件復印件遞了過去。
錢政委扶了扶眼鏡,只看了一眼,就“嘶”地吸了口涼氣:“這是……十年前‘長纓一號’演習的封存記錄?你怎么把它調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