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轉眼十月到來。
這些日子孫山都待在孫家村,無事生產,除了看書就是看書。
本想到地里干農活,還未下地,就被孫伯民和蘇氏趕回家,無奈只好灰溜溜的回家。
每天晨跑,被村里人奇奇怪怪地看著,也只好灰溜溜地躲在院子里活動。
日作而息,日作而落的日子真得好無聊。
孫山又把何家何侍郎的四書五經注釋研讀了一遍,越讀越有滋味,但這還是遠遠不夠。
專讀一人的注釋,會走入死胡同,慢慢地只認可一個人。
孫山需要的是集思廣益。
鄉試比院試的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深很多,廣很多。
必須多看多讀還有多聽。
聽,自然要找教授的課來聽??孔粤暿菦]辦法考上的。
孫山嘆了一口氣,他現在急需要老師來指導。
這些日子孫山也會跑到縣城,找洪秀才和黃秀才請教學問,不過兩位夫子的學問有限,應付院試還行,考舉人那真得沒什么經驗。
洪秀才和黃秀才兩人考上秀才后,也參加過鄉試,考了兩次都失敗而歸。
一來兩人覺得中舉無望,二來家境難以負擔費用,兩人便不再考了,回黃陽縣做起教書先生。
洪秀才和黃秀才的小小“發家致富”是從放棄鄉試開始的,家底才慢慢積累,才有如今衣食無憂的日子。
洪秀才還真心告誡孫山,必須趁現在好好讀書,等年紀大了,記憶力會衰退,讀書更吃力。
還有年紀大了,成親生子,雜事更多了,擾得無心向上。
最重要一點考試考多了,特別像他們這種農家子,家里沒辦法負擔。
黃秀才也勸告孫山莫要為了中舉,而一直考,讓家里人吃糠咽菜,應該要及時止損。
像他們這種秀才,只要不敗家,好好經營,日子不會過得太差。
如果一個秀才過得太差,肯定是他的人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