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爺的后事,是陳潔一家和張偉一起辦的。
沒有過多的儀式,只是幾個最親近的人,送了老人最后一程。火化那天,張偉捧著骨灰盒,對陳大國的深深鞠了一躬。
「陳叔,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我爸信里都說了,不怪您。這些年,您為我們家做的,比我這個親兒子都多。以后,您和阿姨就是我的親人。」
陳大國老淚縱橫,拍了拍張偉的肩膀,一切盡在不言中。
那五萬塊錢,陳大國說什么也不肯要,最后在陳潔的勸說下,他把錢交給了張偉。
「孩子,這是你爸留給你最后的念想,你拿著。以后好好生活,就是對你爸最大的告慰。」
張偉推辭不過,最終收下了。
處理完后事,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來的軌道,但所有人都知道,有些東西已經永遠地改變了。
家里的儲物間恢復了原樣,那臺巨大的凈水設備被張偉拉走了。水費賬單也恢復了正常,每個月幾十塊錢。
但陳潔每次看到賬單,心里都會針扎一樣地疼。
她開始花更多的時間陪伴父母,聽他們講過去的故事,聽父親講他和張大爺在工廠里的點點滴滴。她這才發現,自己對父母的了解,是那么的少。
她也不再抱怨工作的辛苦,不再計較工資的高低。她開始學著存錢,每個月固定給父母一筆生活費,還給他們買了新的按摩椅。她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彌補過去的虧欠,去撫平父親心里的傷痕。
張偉沒有回省城,他辭掉了那里的工作,在本地找了一份新工作。他說,他想離父母近一點,哪怕他們已經不在了。
他也時常會提著水果來看望陳大國和李芬,陪他們聊聊天,家里的燈泡壞了,下水道堵了,他都搶著干。兩個家庭,因為一場悲劇,反而擰成了一股繩,成了沒有血緣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