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岐城外,渭水悠悠,蜿蜒東去。河畔,一位老者身著粗布麻衣,頭戴斗笠,正穩(wěn)坐于一塊巨石之上,專注垂釣。
他身旁的魚簍空空如也,釣竿的釣線直直垂入水中,魚鉤竟是直的,且未掛魚餌。
往來漁人見此情形,皆覺怪異,不免投來好奇目光,卻又匆匆而過,只當是個古怪老頭。
此時,遠處塵土飛揚,一隊人馬浩浩蕩蕩而來。
為首之人,身姿矯健,目光如炬,正是西岐西伯侯姬昌。
近日,姬昌夜觀天象,見西方有大賢之星閃耀,又兼聽聞民間傳言,渭水河畔有異人垂釣,心中篤定,此乃上天賜下輔佐西岐之人,遂親自前來尋訪。
姬昌一行人來到渭水河畔,老者恍若未覺,依舊專注于垂釣。
姬昌并未因老者的無禮而惱怒,反而恭敬上前,行禮問道:“老丈,如此垂釣,能釣到魚嗎?”
老者緩緩轉(zhuǎn)過頭,目光如淵,看向姬昌,微微一笑道:“愿者上鉤,不釣尋常魚,只釣王與侯。”
姬昌心中一震,知眼前之人不凡,忙再度行禮,懇切說道:“先生莫非就是我西岐苦苦尋覓之大賢?還望先生不吝賜教,助我西岐成就大業(yè)。”
老者見狀,放下釣竿,起身整衣,回禮道:“西伯侯禮賢下士,老夫姜尚,愿為西岐效力。”
自此,姜尚出山,風云際會,一段波瀾壯闊的傳奇故事拉開帷幕。
而這姜尚,究竟有著怎樣跌宕起伏的過往,又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名垂青史的賢相,且聽細細道來。
商朝末年,東海之濱的一個小村落里,姜尚呱呱墜地。
姜家雖非名門望族,卻也世代耕讀,略有薄田。
姜尚自幼聰慧過人,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常纏著族中長輩詢問各種奇聞軼事。
在姜尚稍長之后,其父母省吃儉用,送他去村中私塾讀書。
姜尚在學堂中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無論是《詩》《書》,還是兵法謀略,他都展現(xiàn)出極高的天賦和濃厚的興趣。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商朝統(tǒng)治日益腐朽,賦稅徭役繁重,姜家的生活也逐漸陷入困境。
為了減輕家中負擔,姜尚不得不輟學,回家?guī)透改竸?wù)農(nóng)。
但姜尚并未因此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和心中的抱負。
農(nóng)忙之余,他常常獨自坐在海邊,望著波濤洶涌的大海沉思。
他深知,商朝百姓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自己雖出身微末,卻渴望有朝一日能夠改變這一切,讓天下蒼生過上太平日子。
他常常研讀家中所藏的古籍兵書,將其中的謀略反復(fù)揣摩,在沙地上推演陣法,幻想著有一天能指揮千軍萬馬,馳騁疆場。
彼時,商朝國都朝歌,商紂王帝辛繼位。
起初,帝辛展現(xiàn)出非凡的武力和智慧,東征西討,開疆拓土,一時間商朝聲威大振。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帝辛的本性逐漸暴露,他沉迷酒色,寵信妲己,大興土木,修建鹿臺,勞民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