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丕岱到訪萬山的消息,在萬山各地市瘋傳,而重點就是投資千億元的衡泰文旅城項目。
“千億級別,這得要建多少年才能完成?”
“若是哪個城市拿下這個項目,每年躺著就把核心經濟指標完成了。”
“這么大的項目,難道不應該由省政府牽頭么?”
各地市都在私下議論著這個超級大項目,盡管大多數都知道與這個項目無緣,但還是想要多了解一下,萬一天上掉餡餅砸中自己呢。
座談會結束后,省政府始終沒有對此項目做出回應,亦或者是一種默許。
昨晚,李東沐和丁鶴倫聊了許久,對林城市兩位主要領導,尤其是市委書記趙建軍有了更多的了解。
趙建軍作為從基層一步步爬升上來的領導,身上自帶著那種草莽之氣,盡管做事有魄力,但是思路和遠見還是少了些,這也是林城市這些年來發展緩慢的原因。
“不服輸,愛較勁,屬于倔毛驢。”
這是丁鶴倫對趙建軍最直觀的印象。
回到公寓后,李東沐腦海中一直回想著這句話,同時也思考著從這方面下功夫。
做事,其實就是與人打交道。想要促成事,或者壞了事,那就要拿捏住對方的喜好和弱點。
華夏自古以來倡導“中庸”,尤其是在官場上。因此個性鮮明的人容易受到提拔重用,但是也容易出問題。
……
節后第一天,按照慣例是要開會部署和動員的,但是李東沐并不太喜歡這種方式,尤其是作為一個從辦公室出身的干部,更加的不喜歡。
與其將壓力傳導到分管領導身上,還不如到基層實地走一走來的實在。
因此,李東沐的第一站便是青玉縣。
青玉縣承擔著德江運河建設的最重要任務,而且還是前期工作的先行者,所以干部的精氣神非常重要。
出發前,李東沐沒有打招呼,直到進入地界后,才讓王一凡和縣委書記宋釗聯系。
地方領導最擔心的就是上級的四不兩直,更何況還是一把手的四不兩直。
接到通知后,青玉縣委書記宋釗立刻朝著對頭的方向駛去。
博州地處山區,路途不如平原地帶好走,因此半個小時后,終于在途中的一個鎮上會合了。
李東沐感覺有段時間沒見宋釗了,雖說日常通過電話和威信溝通的次數也挺多,但是近距離的接觸似乎是有段時間了。
當看到宋釗的時候,李東沐突然發現對方比之前要滄桑了許多,眼袋也比以往重了許多。
“宋書記,這個假期都忙了些什么?”李東沐問道。
“全縣上下都在為了德江運河開工做準備,涉及到的鄉鎮干部全員無休,每天都在加班加點的工作。”
“我們縣級領導也都是全員在崗,每天盯進度,協調事情,解決問題,臺賬上的問題每天都在穩定減少。”
李東沐聽后點了點頭:“目前還存在什么問題?”
“大問題沒有,小問題都在做工作,無非就是一些占地補償,或者希望借此獲得一些蠅頭小利的,不過對整體進展沒有影響。”
“走吧,去港口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