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不一定要選擇激進
有些話,不用說太具體,但是大家卻都心照不宣。
李東沐從話中,很自然的就能代入某某某。
正交談間,丁鶴倫的電話突然響了。
“宋部長,對……我還沒有離開?!?/p>
“好的,我現在就過去。”
臨走前,丁鶴倫還特意準備了些從老家摘過來的水果,安排司機送到了李東沐的專車上。
通過與丁鶴倫的交談,李東沐確實對事情了解的更清楚透徹了一些。同時,對組織部門的關系網的通達而感到震驚。
兩人只是聊了苗紅生物,若是聊一些其他的事情,丁鶴倫了解的應該也不會少。
另外,丁鶴倫能夠敞開心扉的和自己說這些有些“敏感”的話題,說明對方是真的站在自己這邊考慮了。
李東沐在腦海中再次對整個事件復盤了一遍,最終定下了一個調子。
“科技表彰大會,按照原定計劃進行,若是一切順利,就此相別兩寬。若是再蓄意引起紛爭,堅決打擊到位?!?/p>
“黃義山為什么在巡視的時候沒有反映問題,偏偏選擇在自己剛上任不久,且回頭看的時候反映呢?其實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向自己施壓?!?/p>
若自己真的只是35歲的年紀,在上級的壓力下,可能會選擇折中妥協的方式。可是自己并非眾人看到的年輕模樣那般,這些年經歷過的事情,早已經讓李東沐擁有了一顆“大心臟”。
不主動惹事、更堅決不怕事。
定下這個調子以后,李東沐心中更加豁然開朗。
“丁鶴倫這個朋友,還是可交的。”
這應該是李東沐到任以后,最大的收獲。
7月中旬,既定的科技表彰大會時間到了。
大會召開前,李東沐再次組織召開了一場“排練”,就相關細節進行了現場實操。
副廳長劉紅全程參與,但是全程情緒低落,遠沒有剛開始匯報這項工作時那么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