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院子中有間不算大的書房,而現在里面確是站滿了人,在書房中間,放了兩個火盆,炭火燒著正旺,讓整個屋子感覺非常暖和。
書房中約么有20多人,在堂上則坐著3人,兩位中年人,一位老人,而堂下的人就啥樣的都有,有老有少,有高有矮,有胖有瘦,一個個都老老實實的站在下面。
上面留著兩撇胡子的中年講話道:“剛才呢,我把咱們這次勞役的一些基本情況說了一遍,總之一句話就是‘工期緊,任務重,縣令大老爺他仁慈,這次不但讓大家伙有工錢拿,活干完了還能領取一筆過年錢,雖然呢錢不多,但你們打聽打聽去,咱們整個永春府,有哪家縣令老爺能做到的?”
“聽說現在的縣令剛上任沒多久?”
“確實是,是遼東關家的,那可是大家族!出了不少好官呢。”
“能為百姓著想的都是好官,看來咱們這回該有好日子了!!”
話音剛落,下邊的人就開始議論起來,一個個都如同過年般,高興的不得了。上邊三人也沒有阻止,畢竟這么好的事兒,誰遇到了都會高興了。
過了片刻后,議論聲慢慢小了下來,上邊人這才繼續說道:“接下來呢,就說說你們這幫人的活計了!”
整個事情他們基本已經了解,但都是那些在鐵坨山上人的事兒,什么挖礦,運礦的。
他們可是來記賬的,那些活與自己也沒什么關系。
中年人清了清嗓子說道:“這次勞役人數實在是太多了,而我們這次發放的工錢呢也是按人按天數發放,縣老爺想到了百姓怕官府騙他們,所以呢就讓每個村子過來一位監管的人。當然了,這個人必須懂得點管賬的本事,要不這個賬目不就又亂了套了。”
下邊有些人聽后不由的都笑了起來,管賬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筆筆記著的都是往來賬目,這可涉及到太多東西了。
誰要是記得好,記得清,哪一天被東家相中,那他以及這個家,一輩子都不用愁吃喝了。
“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人。”說完,那人則向一旁的老人拱手說到:“這位呢,估計很多人聽過他老人家的名字,但從未見過面,他就是我們縣里的大善人,也是我們德勝典當行的東家,周德勝,周老爺子,”
“什么,這就是周老爺子,周大善人,我們村口的路就是他老人出錢修的”
“恩人哪,恩人哪,我娘的病就是周菩薩給看好的”
“周大善人,周菩薩,這會終于見到真人了”
這里大部分都是縣里各個村子里的人,有的可能都沒有離開當地的鎮子,可是周老爺子的大名那可是如雷貫耳,上到老下到小就沒有沒聽說過這位大善人名字的。
下面有的人感激涕零,有的則已經跪在地上給老人家磕頭,更有一些想要沖上前去,當面摸一摸這位大善人,幸好有手疾眼快的拉住了,要不上面的老人家快經不起大家的拉扯。
在整個縣城,凡是有橋的地方,六成是周老爺子捐款建的,凡是有砂石路的村莊,五成也是周老爺子鋪的,開私塾,設藥鋪,下村為百姓義診,一件件一樁樁的事兒,讓多少人記著他的好。
靠山屯南邊二里處,也有一座石頭橋,聽說就是周大善人出資建的,李小回憶老人跟他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