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師微微躬身,聲音沉穩有力:“陛下容稟,依臣愚見,可收了這件袍子,放免他后三年朝貢。且當著使臣之面,將這件袍子,賜與有功之臣。”
此話怎講?嘉靖皇帝饒有興趣地傾身向前,雙手扶著龍椅扶手。
陛下請想,此舉有三大妙處。梁少師伸出三根手指,“一來見我朝寬大之德,原不是因這件袍子起見,才豁免他數年朝貢。二來他說出這袍子如此什么寶貝,天子卻將來賞了功臣,見得我朝不珍視異物,所珍視唯賢之意。三來又顯得我朝有宣力之臣。”
妙!妙!妙!嘉靖皇帝連連拍案,龍顏大悅,“梁卿家所言極是!就將這件袍子賜與卿家罷。”
梁少師連忙擺手:“臣已是年邁之人,又無戰功,朝廷俸祿已是厚待,怎敢再受此珍寶?陛下可將此袍賜予功高之臣。”
卿家是四朝元老,朝中無人能及,何必推辭?且說說看,廷臣中誰人功勞最高?嘉靖皇帝笑道。
梁少師目光轉向站在右側的唐尚杰,聲音洪亮:“陛下,唐尚書父子為國效力,功勛卓著,此袍賜與唐尚書,實乃物得其所!”
唐尚杰聞言,連忙出列跪下,聲音激動:“臣惶恐!臣父子蒙陛下厚恩,已感激不盡,豈敢再受此重寶!”
嘉靖皇帝笑道:“唐尚書不必過謙。卿家父子忠心為國,此袍賜你,正合朕意。來人,將繡戈袍賜予唐尚書!”
太監將繡戈袍呈上,唐尚杰小心翼翼地接過,只見那袍子在陽光下泛著奇異的光芒,仿佛有生命一般。他只得領袍謝恩,捧著繡戈袍退下殿去。
同僚們紛紛上前道賀,人群中卻有一人面色陰沉,正是工部侍郎張光。張光年約四旬,身材矮胖,面皮白凈,一雙小眼睛閃爍著貪婪的光芒。他身著緋色官袍,腰系金帶,因因擅長寫清詞而得皇帝寵信,官至安樂卿,卻是個阿諛奉承、心術不正之人。
哼!張光低聲冷哼,心中暗想,“唐尚杰這老匹夫,何德何能,竟得此寶袍?梁老兒偏庇,皇上糊涂!這繡戈袍本該是我的!”此刻,他心中已生歹念,誓要奪取這件寶物。
朝會結束,唐尚杰回到府中,夫人王氏早已預備香案,三跪九叩迎接。王氏年約五旬,面容慈祥,舉止端莊,是唐尚杰的賢內助。
唐尚杰,字子文,福建泉州府人氏,弘治年間狀元及第,歷經三朝,歷官中外,以忠勤自矢。其妻早逝,唯有一母一女,膝下七子,個個出類拔萃,文武雙全,世人稱之為“唐門七子”。
長子唐云龍,武探花出身,曾隨父征討倭寇,立下赫赫戰功,封忠烈侯。他身形魁梧,濃眉大眼,性格剛毅,為人正直,在軍中威望極高。
次子唐云虎,武進士出身,亦隨父出征,勇猛異常,封勇烈侯。他身材高大,虎背熊腰,聲音洪亮,作戰時如猛虎下山,敵人聞風喪膽。
三子唐云彪,武進士出身,官拜錦衣衛千戶,因御寇有功,封威勇伯。他面容俊朗,身手矯健,心思縝密,善于偵查,是錦衣衛中的佼佼者。
四子唐云光,文進士出身,官至太常寺正卿。他溫文爾雅,學識淵博,精通禮儀,在朝中以穩重著稱,常為皇帝分憂解難。
五子唐云豹,武狀元出身,官封萬戶侯,鎮守雁門關總兵之職。他身形健碩,目光如炬,武藝超群,治軍嚴明,多次擊退北方入侵之敵。
六子唐云俊,翰林出身,官拜都察院副都御史,恩選尚主,娶了皇帝的侄女為妻。他英俊瀟灑,才華橫溢,善于辭令,在朝中人氣極高。
唯有七子唐云卿,與眾不同。他自幼聰穎,本可走科舉之路,卻棄文就武,中了武解元。他不愿在朝為官,選擇在籍奉侍祖母與母親。他性格溫和,孝心感人,武藝雖不如幾位兄長,卻深得鄉里敬重。
老爺,這繡戈袍果真如傳說中那般神奇?王氏好奇地問道。
唐尚杰笑道:“夫人,此袍確實非凡。來,你親自看看。”
王氏小心翼翼地接過繡戈袍,只見那袍子在陽光下泛著奇異的光芒,仿佛有生命一般。她輕輕撫摸著袍面,感受著那奇特的觸感,眼中滿是敬畏。
果然神奇!王氏贊嘆道,“遠處觀之,見其光怪陸離,五色不定,好像要放出火焰來的樣子。近前觀之,卻又了無他異。且不見織造之痕,又不見縫紉之跡。”
唐尚杰點頭道:“正是。此袍乃大禹治水時所穿的天衣,是戈國的鎮國之寶,具有盛夏不暑、隆冬不寒、入水不濡、入火不焚的神奇特性。”
王氏將繡戈袍擺在家廟堂上,焚香燃燭,告說祖宗,以榮君賜。隨后,唐尚杰大開東閣,延請五府六部,慶賀賜袍。
這些同寅同年,都聞得唐尚書蒙珍袍之賜,正要到尚書府中,一來道喜,二來鑒賞。今見來邀,自然陸續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