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其道而行之
看完整封信,朱元璋沉默了許久。
對于最后那個‘孔孟為本,管荀為用’的觀點,他并沒有太深的感觸。
作為從草根走出來的皇帝,他內心對什么家什么子都無所謂。
能治理好國家的才是好東西。
尤其是他本人對孟子思想很是反感,對于推崇孟子的觀點自然不太喜歡。
相比起這個觀點,他反而更喜歡馬鈺對管子和孔子的評價。
管子是執政者,是實用主義者,一切以治國為目的,其他的都是工具。
孔子及其門徒是學者,是理想主義者,將大道理視為一切,認為大道得彰世界自然大治。
他認為這個評價可謂是道盡了儒家的本質。
但……
朱元璋心中默默的想到。
儒家的忠孝仁義是治國必須的東西,咱還是得用儒家。
已經不少人給咱提議,要求恢復科舉。
科舉總得有個標準參考,咱本來想將朱熹的四書集注,作為科舉唯一標準。
看來這個考慮有失偏頗。
弄一群只會之乎者也的腐儒,如何能將國家治理好。
還是得弄幾套實用性比較強的典籍才好。
至于要不要用管子和荀子的思想,此事還有待商榷。
以上種種,可見這個馬鈺不是那種只會死讀書的人,確實有點才華。
難怪妹子會寫這封信。
如此大才輕易處死確實太可惜了。
而且他的學問都已經如此淵博,他的長輩又該高明到什么程度?
簡直不敢想。
如果因此惡了他的長輩,那才是真正的損失。
再想起馬皇后信上所寫,因為剛到應天就被冤枉入獄身陷死地,那馬鈺對大明有很深的成見。
雖然在朱標的勸說下有所改觀,但還是頗有微詞。
一想到這里,朱元璋眼睛里就露出森冷的殺意。
差點就讓我大明損失一名治國大才,該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