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府邸的書房,酸枝木書桌泛著冷光。
左憶用銀鑷子夾起桌角的一點暗紅粉末,放在鼻尖輕嗅——是朱砂混了金箔碎屑,與王顯咽喉里的殘留物氣味一致。
她指尖在桌面上劃過,木紋深處藏著極細的刮痕,像有人用硬物反復研磨過什么。
“這桌子,不止碾過金箔。
”她忽然開口,聲音清得像雪落冰面,“刮痕里有硫磺味,是碾斷魂草粉時留下的。
”李承恩站在窗邊,望著院角被雪壓彎的梅枝。
張啟長子張恒跪在地上,青衫前襟沾著泥,嘴里反復念叨“家父是被脅迫的”,眼神卻總往書架,像枚小小的玉印,“這印章……是柳太傅的私印,他雖被圈禁,竟還能通過信箋指揮。
”錦衣衛匆匆進來,手里捧著個從張啟床底搜出的銅盒:“殿下,里面有本賬冊,記著近半年與北疆的往來。
”賬冊是藍布封皮,字跡潦草,卻在“十二月廿三”那頁寫著“送‘御寒藥’十箱至秦營,收‘回禮’一箱”。
左憶指尖點在“御寒藥”三字上:“秦忠在北疆缺的不是藥,是兵器。
這‘御寒藥’該是偽裝,‘回禮’怕是秦忠送的兵甲圖樣。
”她忽然想起蘇墨尸身旁的半封信,“蘇墨說‘斷魂草已送北疆’,或許不只是毒,更是與秦忠交換兵器的籌碼。
”李承恩將賬冊合上,眸色沉如寒潭:“柳黨要兵器,秦忠要毒藥,他們在做交易。
”他看向周瑞,“速查太湖烏篷船,尤其留意船尾畫白梅的;再派人盯緊呂煥,他定與蘇州知府林文有密信往來。
”左憶卻在翻另一疊殘信,其中一張只剩半頁,上面寫著“太子南巡……需借‘水燈’動手,藥引在……”后面的字被蟲蛀了,只剩“太醫院”三字。
“水燈。
”她眉峰微蹙,“江南花燈會有放河燈祈福的習俗,若在河燈里藏斷魂草粉,順水流進南巡船隊的飲水處……”“比直接下毒更隱蔽。
”李承恩接口道,“且不易追查源頭。
”他忽然想起什么,從袖中取出個錦囊,里面是片干枯的柳葉,“這是從呂煥府門前撿到的,柳樹葉,該是他們傳遞暗號的信物。
”左憶捏起柳葉,葉脈上有極細的刻痕,像個“三”字。
“初三。
”她瞬間反應過來,“他們定在初三有動作,或許是呂煥與林文接頭的日子。
”張恒聽到“初三”,身子猛地一顫,像是被燙到似的。
左憶看在眼里,放緩了語氣:“你若說出初三的接頭地點,可算你戴罪立功。
”張恒咬了咬牙,終于開口:“在、在城南的‘聽濤茶館’,呂大人會帶林知府的回信來,家父說……說信里有南巡船隊的水路圖。